绩效管理论文

时间:2024-07-10 18:21:31 绩效考核 我要投稿

【优】绩效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绩效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绩效管理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1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企业越来越注重对绩效的管理,通过对绩效的管理,能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合理分配公司职务,安排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以及对员工劳务报酬的分配,帮助员工在企业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使公司获得效益。一个好的绩效管理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而为了方便绩效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软件也越来越普及。

  关键词:企业软件项目 管理系统 设计研究 信息管理模块 设计原理

  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人,人和电脑不一样,电脑是按照设计好的固定的程序运行的,只需要日常的使用以及维护就行了,而人却拥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甚至还有生老病死等生理问题,在不同的情绪和身体条件中,人所创造的效益是不一样的[1]。因此,如何做好对人的绩效管理让人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公司创造效益,是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困难的,绩效管理也在20xx年被世界经济学会列为最困难的管理难题。

  1 绩效管理的意义

  1.1 绩效概念

  绩效依次来源于管理学中,在不同的人眼中,对于绩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绩效是员工的工作结果中对于企业有贡献的部分,还有人认为绩效是指完成工作的效率和成绩,还有的人认为绩效是对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后的结果等等。我们通常所说的绩效大多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的结果及其产生的影响,在企业中,員工的绩效往往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对工作完成的成果、质量以及对企业的其他贡献。

  1.2 绩效管理的优势

  首先,绩效管理能使公司完成定期完成任务目标。通过将任务目标分解,具体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完成的目标,建立员工个人和公司目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销售公司往往都会有一个销售目标,比如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一年之内完成多少的销售量,然后公司将销售量分摊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变成员工的个人目标,这就要求员工围绕这个目标去找客户,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完成目标[2]。

  其次,有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绩效管理,企业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到员工的表现情况,了解员工的能力与潜力,从而对员工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对于员工个人,绩效管理能让员工认真对待工作,努力完成工作目标,通过对目标的完成过程和结果,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员工更好地完善自己,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实现员工自我价值。

  最后,绩效管理能实现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共赢。在绩效管理中,绩效的基础就是公司与员工双方利益的结合。员工通过绩效,发挥主动性,积极完成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公司通过绩效,在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效益,满足了公司对利益的追求,从而实现了共赢。

  2 绩效管理系统

  2.1 绩效管理系统和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是指公司管理者为了达到公司目标而对公司各级部门和公司员工进行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及绩效目标提升的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企业效益以及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绩效管理系统就是管理企业和员工绩效的系统,它是属于绩效管理的一部分,是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纽带。

  2.2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

  绩效管理的一般流程是首先制定一个目标或者考核的计划,然后进行考核准备,包括制定考核的标准、考核的方法以及对考核人员的培训等,然后就是从培训的考核人员中选出合适的考核人员收集绩效的资料信息,最后就是对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得出考核结果,考核系统包括: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也就是所谓的权限管理,分为管理员权限和用户权限,管理员拥有程序的修改增加等所有权限,用户只拥有查询权限等有限制的权限。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用来记录员工的所有信息资料,根据用户权限,普通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一些基础信息。

  考核标准模块:用来衡量员工绩效的标准的模块,根据员工的绩效来判断考核结果。

  员工薪酬管理模块:这是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员工的绩效通过考核标准模块的判断结果来进行与其绩效成绩相符的劳动报酬的发放,其中包括员工的基本工资,加班费、补贴、奖金等。

  其他模块:其他模块包括企业年度考核模块等其他针对企业进行设计的有助于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模块。

  2.2.1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这是一个最基础的模块,主要是对账号进行权限管理,大致分为管理者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管理者权限有一个系统管理员,可以修改系统的所有信息,拥有所有的权限;其次分为各级公司管理人员和绩效考核人员权限,各级公司管理人员拥有部分修改系统基础信息的'权限。比如小组长拥有修改他所在小组人员基础信息的权限,绩效考核员拥有提交员工绩效考核信息的权限,但却没有修改员工基础信息的权限,然后就是普通用户权限,仅可以对本人的基础信息进行修改和查看本人的考核信息。

  2.2.2员工信息管理模块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是和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紧密联系的,用户信息管理模块是对权限的管理和控制,员工信息管理模块就是分配使用它们的用户,主要有如下功能:

  添加用户:为了方便管理,添加用户的权限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所有的用户,另一种是人事管理员,拥有可以添加管理员用户和普通用户的权限,人事管理员用户必须由管理员单独添加,一般管理员用户和普通用户都不能添加新用户。

  删除用户:这和添加用户是一样的,只有系统管理员和人事管理员用户可以进行,其他用户都不能使用该权限。

  修改员工信息:修改员工信息分为三种,一种是修改员工的用户权限,这必须由系统管理员或者人事管理员进行修改,其他用户无权修改;第二种是修改用户的基础信息资料,这部分可以由员工自己修改或者员工的上级管理员修改,其中员工的账户登录密码只能由员工自己修改;第三种就是员工的绩效信息修改,员工的绩效信息只能由绩效考核员进行添加和修改。2.2.3考核标准模块

  考核标准模块是绩效考核人员根据公司部门和员工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先对企业设置一个针对全体人员的共性标准,然后对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员工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案。所有考核信息的标准都由绩效考核人员进行设置并储存于数据库中,绩效考核人员可以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增删改查,员工绩效考核标准是根据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四个标准:

  销售部门考核标准。销售人员根据员工自身的业绩、工作时间、考勤、工作态度以及销售人员级别等方面进行考核。

  技术部门考核标准。技术部门人员根据技术人员自身的技术能力,完成技术任务的状况、考勤以及其他和工作有关的方面进行考核。

  行政部门考核标准。行政部门因为工作性质可以根据考勤、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管理人员考核标准。管理人員则是根据其管理能力的高低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对下级部门指标完成情况,组织策划能力等指标进行考核。

  2.2.4员工薪酬管理模块

  员工薪酬模块是根据绩效考核标准模块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后得出的结果进行劳动报酬的分配,该模块可以进行员工基本工资、提成、补贴、奖金、所得税等各方面和劳动报酬有关信息的增删改查,其中,普通用户只能查看自身的劳动报酬信息,各级管理人员能查看其下属部门的信息,由绩效管理人员进行员工考核结果的录入并交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

  2.2.5其他模块

  不同企业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除了上述四个基本模块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模块,比如企业年度考核模块可以对企业该年度的各级部门和员工的信息进行快速检索,方便企业管理者快速查看工作进度,了解公司发展状态。

  2.3设计方案

  本文以广州一家公司的绩效考核软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第一,该软件采用了常用的B/S架构即浏览器与服务器的交互,该架构需求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浏览器和服务器即可,不需要考虑系统兼容性等方面问题。第二,该软件前端使用的是jsp页面,该页面将java语言嵌入html页面中,满足企业不同操作系统对该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服务器端使用的SQL Server 20xx数据库,使用免费的Tomcat的服务器模拟技术,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并且方便维护。

  3 结束语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了企业的标准配置,绩效管理系统软件也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绩效管理系统,不同的公司更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开发不同的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根据企业要求的不同,可以快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制成图表等方便管理者查看,极大地缩减了在绩效管理中的时间成本。并且由于软件的特殊性,绩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让绩效考核信息加密,确保考核成绩的真实性,而且绩效管理系统在进行计算绩效时,可以自动计算成绩并汇总,保证成绩的正确性,绩效管理系统还拥有丰富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的不同添加不同的考核标准和功能,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员工考勤标准、加班管理、出差管理等考核指标,还可以添加财务人员管理系统等扩展功能,使软件更加贴切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谢雄艳.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xx.

  [2]于小强.软件公司项目部门考核体系研究——基于绩效管理的分析[J].全国商情, 20xx(28):51- 52.

绩效管理论文2

  近年来,供电企业在能源行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人力资源是供电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很多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当前供电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是企业发展与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是指通过持续的沟通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过程。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供电企业通过采取有效手段,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有效激发并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工作效率得以明显提升,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式和途径。无论从管理知识层面,还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供电企业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2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认识不够

  供电企业一直以来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意识,薪酬分配实行“平均主义”,经营发展的优越性使供电企业忽视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都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只要企业效益好,员工就能在企业长期工作,对员工激励机制的健全完善并不重视。

  2.2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指标设置不完善

  健全完善的指标体系是保证绩效管理成效的根本。然而,由于很多供电企业没有制订科学、高效、准确、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管理指标,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供电企业整体发展目标无法达成一致,目标的融合性、指导性、操作性并不是很强,绩效管理较模糊、随意、粗略、笼统,绩效考评结果自然不尽人意。

  2.3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缺乏及时反馈

  在绩效管理考评设置方面,供电企业忽略考评结果的及时反馈,反馈过程不够客观、公正。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结果既是电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是检验员工工作效率效能的重要途径。供电企业在绩效考评反馈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①绩效管理沟通能力较差,影响了绩效反馈工作的顺利开展;②考核结果不公开、不透明,或者企业并没有根据员工的考评结果作出相应的人力资源调整,绩效管理预设的目标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

  3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

  供电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树立系统化的观念,即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有明确的绩效计划、客观的评估、良好的沟通以及持续不断的改进。供电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将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摆在战略的高度,认真考虑如何利用绩效管理实现整个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从而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应该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保证企业的业绩目标能够逐级实现,从而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2完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必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对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明确员工的岗位工作职责以及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合理制订绩效考核标准,通过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划清工作界限;绩效指标要可量化、可衡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②细化绩效考核方法,要对供电企业不同岗位有充分的了解,针对不同的岗位采用对应的考核方法,灵活采用BSC平衡计分卡法、ARM交替排序法、KPI关键绩效指标法、PIV360度考核法等,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扬长避短。③企业需要从自身实际和战略目标出发,建立全面的正向反馈机制,无论与管理人员,还是与一线员工都能实现良好的沟通,认真采纳合理化建议,进一步促进绩效管理体系的有序实施。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为员工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3打造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要想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中,高绩效企业文化的打造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企业应当打造高绩效的企业文化,管理者要借鉴其他高绩效企业的经验,促进绩效管理的顺利、有效推行;要在员工中树立高绩效典型,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资分配相结合,执行高绩效、高薪酬,低绩效、低工资的工资分配方案;在职位晋升和岗位调整上,优先考虑高绩效员工,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供电企业的凝聚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应当树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细化绩效考核方法及正向反馈机制,积极打造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才会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这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具有深远影响。

  作者:郭坚 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介休市供电公司

绩效管理论文3

  一、前言

  现在高校学生慢慢的都变成了90后,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更趋于多元化、灵活化、个体特性化,从而赋予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的内涵,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以所带09级工商管理、商务管理、社区管理三个班作为试点,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里尝试使用绩效管理的方法,以下成文是对此次试点的简单论述。

  二、结合以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几点问题。

  辅导员在做学生管理工作中,因为所带学生众多,年龄上有差距,接触时间有限等等问题,很多时候工作要依靠学生干部来完成,组建培养一个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从很大一个程度上也反映出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不规范。

  以往我们很多班级以及分团委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会采用辅导员推荐,上届学生会干部推荐的方式组建新一届学生干部团队。这种方式建立的学生组织没有竞争,缺乏干部任职公示,让很多学生潜意识的认为选拔出来的干部是老师的亲信,慢慢地这些干部也就会出现越来越脱离学生现象。再加上这种选拔方式下来的任期制,使部分学生把当上学生干部作为目标,功利心强,服务意识欠缺等,造成学生对学生干部以及学生组织的不信任。

  2、学生干部结构不合理。

  在任何一个组织当中人的行为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的,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学生干部群体中很有可能出现的一种状况是由于某一级或者某一班的同学整体上比较出色,老师则将大量的工作交给这一个班的学生干部,造成了工作的分配不合理性,也就是欠缺对学生干部团队的梯队建设理念。

  3、学生干部的绩效考核主观性比较强。

  在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考核时缺乏一个标准,从而导致了很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考核的主观性出现了考核的宽严失度,从而导致了为避免引起评价争议,往往给予有的学生干部不应受到的高评价,导致工作比较突出的其他同学对此不满, 影响工作绩效, 而绩效表现差的学生干部, 由于绩效考核没有得到印证, 对提高工作绩效就没有压力。种种情况都会影响集体的整体绩效。

  三、针对以上问题,在我所带09级新生中尝试绩效管理方法。

  1、学生工作中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管理方法的产生。

  我所带09级新生工商管理、商务管理、社区管理80%以上都是9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在新学期开学初的“畅想未来”的班会上有好多学生都说将来想成为XX酒店管理者、XX家族企业的领导人。当时我就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我们是学管理专业的学生,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就尝试下借鉴企业管理的方法呢?于是在这三个班级中我就初步尝试了使用绩效管理中的一种——基于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来管理学生干部以及班级体,从而,一是能够寻找到适合现代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二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在将来更好适应社会大环境。

  2、我们先来看看究竟什么是绩效管理呢?

  1)、绩效管理是一种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同时,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由此可见,绩效考核只是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能以绩效考核来代替绩效管理。好的绩效管理是依据员工和他们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实施一个双向式的沟通过程。绩效考核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评估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评估相关联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

  2)、目标管理是绩效管理方法中的一种,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特点。首先,目标管理主张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实现自我,因此它具有强烈的自觉性,是一种自觉的管理;其次,目标管理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管理、都成为管理者集团的一员,因为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是一种民主的管理;再次,目标管理以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行管理成果的评价,注重管理的实际成效,因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性,是一种成果的管理;最后,目标管理思想是一个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管理方式,要求管理效果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目标成果信息的反馈保证了管理效果的不断提高。

  3、基于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班集体就像一个企业,班长就是这个企业的执行总裁,班委就是这个班集体的管理者,同学们就是这个企业真正运行的核心动力。09工商管理班共有学生34人,班委细化为16人,09商务管理班共有学生30人,班委设置12人,09社区管理班共有24人,班委设置11人。

  1)、确定目标

  目标的设定是目标管理程序的第一步。目标管理的先驱德鲁克说过“每一项工作必须为达到总目标而展开。”因此,开学初在班级中就倡导一种主题“我们是一家人,要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通过班会和日常学习生活将这种理念深入。称职的员工(学生干部)为了共同的目标也应该明确地知道他期待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否则就会走错方向,浪费资源、时间,使自己和团队都遭受到损失。所以,在总体目标确定后,又通过和学生干部个人一起讨论,制定具体的绩效标准及如何测量目标的完成,并在一学期的学习工作中不断讨论,做指导。

  2)、制定达到目标的时间框架

  这是事实目标管理的第二步,即当被考核者为这一目标努力时,他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了解自己目前在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和下一步还将做什么。这项目标的制定实施更多的是“揉”在平时对单项工作完成时间是否准时,是否能否配合整体工作有一定提前量,是否能够把好“权重关”,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划分为重要又迫切、重要但不迫切、迫切但不重要、既不重要又不迫切。因为学生的性格特性,以前学习生活模式都较为灵活随机,进入社会工作总会感到“手忙脚乱”很累,所以,通过确定绩效目标达成时间的有效约束,让学生思考能够各方面协调,减少资源浪费,尤其是时间资源的浪费,这对学生干部的“自我控制”、“自我突破”是一个重要锻炼。

  3)、比较实际绩效水平与绩效目标

  本次期末考核,情况如下:(表1所示)

  这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三步。学期末将完成工作情况(绩效水平)和之前订立的绩效目标对比,给予评分,查看那些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者找出为什么未能达到既定的绩效目标。这一步骤不仅决定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做出评价,还有助于确定下一绩效考核周期的各级绩效指标,同时也能提醒老师(上级考核者)注意组织环境对学生(下级被考核者)工作表现可能产生的影响,而这些客观环境是学生(被考核者)本人无法控制的。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安排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或者活动。

  4)、设定新的绩效目标

  这是事实目标管理的第四步。凡是已成功实现其绩效目标的学生(被考核者)都可以被允许参加下一考核周期的绩效目标的设置过程。对那些没有达到既定绩效目标的学生(被考核者),在与其直接上级进行沟通、判明困难的出现是否属于偶然现象、找出妨碍目标达成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和行动矫正方案后,才可以允许其参与新一轮考核周期绩效目标的设置。见表二,10分为满分,8分以上为优秀,6分以上为合格,6分以下为不合格。对于每个得分层级上的学生(被考核者)都要进行工作,合格学生(被考核者)肯定并安排考虑下一周期目标、计划,不合格学生(被考核者)同样安排考虑下一周期目标、计划,同时寻找未合格原因,是否能克服,不能克服是否替换,替换后的工作等。

  4、基于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在学生工作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对学生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目标的使用对于激发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热情等都很有效,但并不是每项工作都能作出量化性的指标,这就造成学生在工作中指标性强的完成较快质量较好,没有具体指标性的完成速度较慢质量较差;具体的、易于分解的、见效快的短期目标完成情况较好,抽象的、难以分解的、见效慢的长期目标完成情况较差;而且在实际中,现在的学生动机往往是“机会主义本性、自我利益优先”的,尤其是监督不力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缺乏必要的“行为指导”,尽管目标管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但它没有具体指出达到目标所要求的行为,这对一些学生特别是新生是一个问题,老师需要给他们提供很多“行为指导”,具体指出他们需要做什么才能成功地达到目标;还有一点,目标商定需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这是很费时间的,而且在具体目标确定的时候,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绩效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方法,绩效考核只是其中的一种,更多的工作是通过上下的沟通,规则的设定,过程中的努力以及能力挖掘,把这种方法引入到对我班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希望能够在此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锻炼学生能力,这个过程中也发现此方法的诸多不完善之处。所以,我发现仅仅以目标管理所确定的目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是不够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态度、素质等其他方面。因此,这是一种尝试的开始,接下来我会更多的学习、整合其他绩效考核和管理方法,期待能够寻找出更适合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3月.

绩效管理论文4

  绩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范围,它以整体战略为主导方向,企业战略被分解成详细具体的步骤,利用人力资源的管理理论发挥员工的内在潜能,从而为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服务。简单概括绩效管理就是持续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衡量并提出要求的过程,具体执行要求有规章制度和专门的管理人才,绩效管理的过程不仅要对其结果予以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过程实施全方位关注,单纯重视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只有对过程进行彻底的理解之后才能进行全方位的把握。

  1电力企业绩效改革概论

  1.1电力企业改革的必然性

  企业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和市场相结合,电力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电力企业进行政企分离、管理上也基本实现科学、公平、良性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发展机遇,目前多数的电力企业在观念、管理、运营商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我国电力企业的实际绩效管理都比较弱势,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低于世界同行业发展和盈利水平,电力企业也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不得不改变管理方式,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应对环境问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大部分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历史短,绩效意识不够强,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个适应现代电力企业的业绩考核制度,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电力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求,从达标到创一流,从标准化到市场化,这一系列改革虽然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多支持,但是这些都不是电力企业的根本性提高,从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只有提高其绩效才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持续性策略,规避短期逐利思想和消极应对思想。绩效管理不同于达标和创一流,它是实现电力企业自我革新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是实现电力企业市场化竞争的必要战略。

  1.2绩效改革的历史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电力行业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电力行业在我国基本属于垄断行业,电力改革的呼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趋紧迫,如何从管理模式上提高管理效率成了改革电力系统的重要瓶颈,电力企业需在自身和外部环境上下功夫寻求自我突破,其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电力系统实行发电、输送、配电、销售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在当时还没有与市场完全接轨,不能完成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为了更好地对电力行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能源与电力部门提出要创作世界一流的电力企业,并对全国电力系统提出了行政性的评比活动。行政性评比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实现了较高速度的发展和提高,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都非常重视评比活动,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这样过于行政化的命令式评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分配的集中程度过大,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一些极端的电力企业甚至通过弄虚作假来完成上级指令。第二个时期是既重视财务又重视行业竞争,双重评价指标引领电力行业发展,20世纪末国家电力公司主管全国电力行业的管理和运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时间较短,对资产安全性和重视较大,资产的盈利性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通过资本保值增值率、投资收益率、不良资产比例和利润等指标,但是这种既重视资产的安全性又重视资产效益的单一评价指标不能够客观综合评价出企业经营状况。第三个时期是法人资本金的评价时期,21世纪改革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不断得到重视,根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家电力公司法人资本金效绩评价》重新制定了新的评价指标,与原指标相比,该指标已经重新制定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相对原有指标,指标的评价体系进步更大,实现了对电力企业全面评价的要求,更具体地把企业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引导,但是这种方法针对法人实体,没有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估。第四个时期是20xx年开始国家电力公司改革,分割为11家大型国有企业。国资委对电力企业实行绩效管理,电力企业开始了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在国资委领导下的电力企业改革不断重视利润和资产收益率。第五个时期是市场化时期,随着国家对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化,新的绩效考核办法不断提出,新的'考核办法对目标值进行了确定,实行分类考核。有相关的配套制度结合,从战略、薪酬、人员任用、监督考察等相关制度上进行把控,鼓励电力企业增加经济收入,指标的可比较性较强,管理体制逐渐完善起来。

  2绩效管理的常见方法

  2.1目标管理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在组织中从下级到上级之间共同讨论决定组织目标制定各个管理层级的目标,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达成目标展现员工自我价值,最终促成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任务清晰,分工合理效率提高,很大地激励了员工,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组织内部的关系和能力的掌握,有助于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平衡。

  2.2平衡积分卡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兼顾了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的评价体系,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来设定某种考核指标的重要程度,从创新的角度来衡量,包括系统、福利等,还有从顾客角度进行评价的方式,包括企业产品的市场欢迎度、顾客的满意程度等,另外还能从内部业务来评价,企业的价值链模型运行策略包含的所有环节都是评价目标,一切以战略为中心的平衡积分卡实施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考察内容多无法完成考核,数据收集处理工作内容多。

  3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有效运行的措施

  3.1绩效管理的实施前提

  首先要明确可执行的发展目标。电力企业目标才能引领企业走向发展的快速路,没有了战略目标企业发展的所有行动都将没有任何意义,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制定电力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且把电力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再接着利用绩效管理中的一些相关的目标分解工具,把它分解落实到电力企业具体的生产和管理部门,在部门绩效目标的规划指导下,分解到本部门中具体工作的办事人员,称为电力企业的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因此,衡量电力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首要标准应该包括它的战略目标、管理层的熟悉程度以及所可能进行的分解细化程度;其次组织结构必须适应岗位关系,电力企业进行战略变革时,都迫切需要依靠绩效管理的改善措施来促进它的战略,这种急切心理往往使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淡忘了具有良好的绩效管理基础才能为达到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可能。通俗地讲就是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是电力企业达到目标的环境。

  3.2改进工作绩效的方法

  预防性和制止性策略。预防性策略指电力企业的一线员工进行具体的工作之前,其上级或部门需要制定出详细的岗位工作绩效评估指标,明确告知电力企业的一线员工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行为,电力企业对他进行专门的系统性的培养训练之后,确保电力企业的员工已经掌握具体的工作步骤,以便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电力企业的员工出现重复性差错的目的。制止性策略是指电力企业通过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过程实施全面的跟踪检查以及监测,以便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和随时纠正,电力企业中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人员都要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监督和引导,帮助员工克服缺点不足,发挥优势,不断提高业绩。正向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的策略,把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起来,正向激励就是要鼓励企业员工做符合企业利益和战略目标;负向激励就是对侵犯企业利益的员工采取一种惩罚的策略。此外绩效改革还需要对组织进行变革对人事进行调整,有时组织内部效率低下并不是员工的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困扰也影响了企业发展,电力企业要根据其战略目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人事任免,发现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人事安排要及时予以解除,以免影响到企业大局和氛围。绩效改革不免会遇到阻力,对于企业绩效管理的阻力进行恰当的管理,要宣传好企业员工和组织两者利益的关系,以企业利益为重,兼顾员工利益,在明确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放权给基层管理者让绩效管理释放更大的潜力。

  4结语

  文章从电力公司的绩效管理出发,分析了绩效管理的常见方法和绩效理论,构建系统有效的体系,电力企业绩效改革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需要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深化改革的层次,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手段,帮助电力企业提高规范程度和效率。

  作者:胡文丽 陈俊翔 单位:国网项城市供电公司 国网周口供电公司

绩效管理论文5

  1探寻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发展新模式

  1)绩效准备

  在准备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第一,使每一位教师对学校的使命和战略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绩效管理顺利实施的最根本的前提;第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自己所从教的事业,所定的岗位职位要有详尽的了解,既要了解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职业要求,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职责有清楚的认识,了解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能力和其他特征。这个可以参照胜任力模型,即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胜任力水平和胜任力结构。这也是我们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的岗位职责相对明确,教学、育人、科研、创作都是评价教师绩效的重要指标,这既包括教师自身综合水平的提高,同样也包括所教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以培养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

  2)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体制的重要阶段,它既是组织目标细化为绩效目标的重要阶段,同样也是绩效执行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教师管理时,针对学校提出的“五年发展规划”和“党政工作要点”,在教师间进行大范围内的讨论,结合自身岗位职责要求,细化要求和目标,这能够使教师对于组织目标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就如何达成组织目标有更明确的思路,同时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科研能力、创作实践能力以及指导学生能力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和实施奖惩的标准。绩效计划的执行既要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同样,也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确保绩效计划可行。传统的机制正是缺乏对教师应有的计划控制,导致对教师的考核缺乏相应政策依据,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激励,导致教师的能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不足,这对高校的发展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有章可循,这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前提。

  3)绩效执行

  一旦绩效周期开始,我们就必须按照先前制定的绩效计划去实施和推动。但是绩效管理不是过去那种只认结果、不看过程的“到期对账式”管理,而是一种积极参与指导式管理,管理者既要求教师努力工作,达成组织的目标,同样也注重对个人成长的培养,两者缺一不可,绩效管理的二维性是区别于以前管理模式的最本质的要素。一方面,作为教师,利用学校为其搭建的平台,针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加责任心,努力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上,以培养政治素质高、科研能力强、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为己任。其次,管理者也应该经常保持与教师的联系,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加强对教师的沟通,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反馈和对教师的引导,并做到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等有助于提高执行能力的机会,增强其执行力,引导其更好地执行绩效计划,并适时地根据学校的组织目标及绩效目标的变化修正当初制定的绩效目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教师更好地达成组织的目标,也实现其个人的价值。

  4)绩效评价

  教师绩效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职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师的工作行为,这也是教师提职、晋升、奖惩或解聘的依据。而绩效评价注重的是双向评价,上级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负责填写相应表格,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对上级管理部门也进行评价,负责填写相应评价意见。只有上下级都参与绩效评价过程,才能发现问题,找出相互间认知的差距和理解的误区,从而对绩效管理进行修正,最终帮教师找出能够提升和需要开发的领域。

  5)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需要教师和管理者坐下来,针对教师的绩效进行审议。通过绩效反馈,教师可以明确知道哪些方面和高校发展目标相一致,哪些方面和高校发展目标相背离。只有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不偏离,才能够达到双赢。同时,教师可以对自己绩效中效能低的方面进行有效的强化和提升,为提升总体绩效找到新的目标和切入点;管理者也能了解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改进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反馈沟通为教师提供工作指导,寻求提升绩效的方法,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师个人进步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绩效反馈并不一定都存在于绩效管理的末尾,而是贯穿于绩效执行的始终,绩效反馈不是对教师行为的指责和追究责任,而是积极地引导教师沿着绩效目标前进。

  6)绩效计划的修正

  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伴随着对绩效计划的不断更新和修正。绩效计划的修正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后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下一阶段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始,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绩效计划的更新和重新签订需要以在绩效反馈阶段收集的教师工作和完成的信息作为参考的依据,同时在必要时需要对不合理的计划作出调整和修正,使其更好地满足高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需要。这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也是一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进程。

  2强化激励形式,提升高校绩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断深入,处在高等教育改革前沿的各个高校,在面对外界竞争日益加剧的同时,更应发挥绩效管理在高校组织战略中的重大作用,这就需要绩效管理从建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科学的绩效管理流程、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合理设立绩效指标、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各种奖惩措施并重的形式激励员工、完善和细化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提高高校教师的执行力、竞争力,以提升高校绩效,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健康、科学、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绩效管理论文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考核结果和质量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直接影响,且在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对策,希望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计划的重要渠道,在提升企业的人才质量以及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员工的绩效考核。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没有形成正确的绩效考核意识,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细则,鉴于此,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绩效考核相关理论基础

  (一)绩效考核的概念阐释

  根据既有的文献理论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企业人事部门根据经济学原理,对员工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和高效实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包含招聘、培训、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在这其中,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利用一系列的科学指标来反映员工的工作状况,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行为、业绩及共享等进行测量和评定。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

  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和评价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因此,绩效考核必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进行考核前,应先选择合理的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考核内容。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员工实际工作的情况,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就是对员工实际工作的成绩,按照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就可以衡量员工的工作成绩。这样可帮助企业更高效地优选人才,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挖掘员工自身的潜力。第二,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相比较,工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更加复杂。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就是评价员工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例如,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等。第三,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从实际工作中来看,员工的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如果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将会制约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企业要想激活员工的最大潜能,就需要在实践中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工作。科学的绩效考核,对于促进员工工作态度积极转化,具有良好的裨益。工作态度考核指标包括工作进取心、认真程度、工作热情等。第四,工作适用。从根本上来说,工作适用性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员工工作关系,例如,合作关系、人际关系等,这些关系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影响很大。通过工作适用考核,企业管理人员就能更直观地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而对于员工来说,其也能通过考核发现自己的优劣势,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进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出其应用的功能与作用。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绩效考核的重视意识不足

  一般来说,当前企业都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且有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绩效考核也比较严格。不过,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有不少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视意识不足,尽管绩效考核在几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企业衡量员工能力,决定员工薪酬的重要依据,但一些企业管理者仍然评感觉和印象在用人,导致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有的甚至脱离绩效考核标准而随意考核。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极大地弱化了企业绩效考核的功用,也降低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心理,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可持续进行。

  (二)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欠缺合理性

  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非常重要,如果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将会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容易带给员工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甚至造成消极怠工、人才流失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不明确,有的考核指标偏离了工作实际,即使员工在工作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有可能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其结果就是会导致员工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三)绩效考核反馈相对滞后

  实行绩效考核的价值就是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因此,在进行考核完毕后,需要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管理层,以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时效性,使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得到良好的应用。有的企业在完成绩效考核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导致员工也不知道具体考核情况,因而也就无法意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导致工作业绩难有起色。尽管这样的绩效考核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工作情况,但对于员工却难有激励作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其效果是无效且没有价值的。

  三、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强化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视意识

  为了促进绩效考核得以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具体实践中,必须要强化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上行下效,实现全员重视绩效考核。一旦企业管理层能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将会解决所有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首先要以身作则,结合实际情况,同企业管理者进行沟通,使企业管理决策层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绩效考核,严格依据制度执行绩效考核政策,确保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实用价值。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岗位的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并使考核指标具有差异化,这样将能保证绩效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与管理。

  (二)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执行力度

  从长远来看,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唯有保证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度,才能使绩效考核的质量得到保证。针对当前企业绩效考核质量过低的问题,本文认为,绩效管理指标与标准应向企业全体员工公开,使员工都能清楚地知悉应当在哪些方面努力,这样,就能实现全员参与绩效考核中,防止出现不按照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的问题。同时,为达到考核结果全面、客观、公正,还应当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考核,以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优点和长处。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力度,需要先使员工都能明确自身岗位的职责,以及绩效考核所要考核的项目,并签订个人绩效承诺。另外,企业管理者以及负责考核的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也要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以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价值。

  (三)科学制定绩效考核的指标

  考核指标的确定非常关键,只有选择好考核指标,才能真正挖掘出员工的潜在价值,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助力于企业良好发展。要想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在价值,就先要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作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然后,针对此目的进行指标的选择与制定。如果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心态,导致绩效考核适得其反。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当立足企业实际,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与绩效考核理论,对考核做好定性和定量区分,从而有针对性地建构起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与员工的实际付出相匹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很关键。企业管理层必须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绩效管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力度,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与效果,使之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另外,还要加强绩效考核的沟通、反馈等,以不断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军.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作用[J].企业导报,20xx,(02):148+142.

  [2]李哲夫.试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xx,(01):73+76.

  [3]李艳.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7):62.

绩效管理论文7

  1研究背景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末,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可显着提升企业绩效,引起了学界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功能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普遍认同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功能对企业目标实现具有关键作用这一结论。然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升企业绩效的机理仍然存在争议,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与企业绩效关系原理仍然处于“黑箱”状态,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功能的实现机制,即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连接和支撑企业战略行动进而促进企业目标实现,也一直存在争议。从Atkmson(1984)提出柔性企业模型,人力资源柔性理论迅速发展,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成为解释人力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新方向,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背景。

  本文拟通过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创业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绩效的机理,并解释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功能的实现机制。战略创业是公司创造性地进行资源新组合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而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企业最为关键的资源,预示着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是促进公司战略创业的重要战略性工具。近期的研究已初步论证了人力资源战略对创业的影响作用,。基于战略创业的观点为理解人力资源策略在高科技创业组织中所扮演的战略角色及其独特性提供了新思想,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可透过嵌入企业内部情景和外部环境中,形成难以替代或模仿的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和优化高科技企业的战略创业行动策略,从而提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本文将基于这一研究视角,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

  2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Ireland,Hitt和Sirmon(20xx)认为,战略创业是指组织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创造企业价值,同时追寻机会和寻求优势的整合行为策略。战略创业是战略管理和创业研究领域交叉融合产生的新概念,战略管理的焦点是如何通过战略决策和行动策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而创业研究的焦点则是如何识别和利用各种机会创建新业务,两者通过企业的创业导向(创新、风险承担和行动领先)以及企业目标(创造价值)等交叉融合为战略创业这一概念。

  近期,学者们进一步提出,战略创业是企业寻求成长和价值创造进行的探索和开发过程,从而明确提出了战略创业包含探索和开发两个维度。战略创业中的探索包括变革、试验、冒险和创新等活动,这些活动依赖于企业获取新知识并将其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涉及新组织、新技术、新业务、新流程和新生产方式等实践;战略创业中的开发包括提高效率、复制、选择和实施等活动,通过开发活动,企业将已有的知识复制应用于已有的经营活动,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提炼和对以往惯例的继承来营造组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组织效能。探索和开发是影响组织绩效的两个重要却又有差异的基本要素。开发活动主要目标是满足已有顾客或市场,可改善已有销售渠道和技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企业短期绩效有积极影响。但在日益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仅仅从事开发活动难以长久地维持企业竞争优势和绩效,顾客需求变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内竞争力量的消长必然要求企业在开发利用已有能力基础上,还要不断探索新机会,为企业的下一轮发展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开拓新市场,提升企业的长期绩效。持续追求开发可能导致企业能力的刚性,难以自我更新以适应环境,而过度强调探索学习会导致企业低效运作,妨碍企业充分获取现有能力的回报。实证表明,企业同时进行开发和探索比仅集中于探索或开发更为有益和成功。因此假设:

  假设1:战略创业对企业绩效有显着提升作用。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是资源基础观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混合产物,指为准备应对战略更替组织采取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使组织员工能够提供给组织所需的职能、技能和行为的灵活性程度m。柔性是指能根据周围的环境和机会的变化灵活迅速反应与变化,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增强组织对变化环境有效反映的能力,使组织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源能力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给公司层面的战略行动提供职能性支持。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维度:职能柔性策略、技能延展策略和行为柔性策略。职能柔性策略主要指运用包含工作设计、工作轮岗等措施,为企业发展通才型人力资本,提高组织员工在不同情况下承担不同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员工在不同部门快速和低成本流动的胜任力。技能延展策略指通过内部配置、晋升、社会化(如导师制)等员工关系系统和培训开发计划的设计,促进企业的信任和协作,创造员工快速学习新技能的条件,使组织员工具备迅速学习和承担新任务的灵活性。行为柔性策略指通过工作流程、绩效评估、监管和授权等行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增加员工自主行动的自由度,提高员工在不同情况下行为表现的多样性。

  广泛和多元的职业设计、工作轮岗等政策措施,增加了个体体验大量不同任务的机会和动机,优先考虑员工潜能、对新技能学习的开放性等进行招聘和选拔政策,以及超出现有工作要求之外的多元技能的培训开发,可不断为组织补充多元化知识和新技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创业的探索活动。而这些政策也能促进组织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频繁的互动有利于帮助组织发现现有管理程序中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问题的改进和完善,提高组织管理效能。具有多元技能的员工也有利于组织系统地优化组织效能。因此假设:

  假设2:职能柔性策略有助于提升企业战略创业的探索活动和开发活动水平。

  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组织规范的惯例化以及共同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创业的开发活动。如社会化、基于资历的薪酬以及平均主义的薪酬结构建立了一系列可降低代理成本和监控成本的准则、规则和程序,并促进员工发展和内化共同的建构知识M,而共同的建构知识是企业战略创业开发活动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适度的人力资源外部配置策略可为组织内成员构建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增加了与组织内外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动机,可促进不同知识的交换,改善了组织内部知识和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创业探索活动的开展。因此假设:

  假设3:技能延展策略有助于提升企业战略创业的探索活动和开发活动水平。

  企业可设计不同的行为控制系统调整组织员工的行为柔性。如通过基于行为结果的评价考核和奖励以及强制性从上至下的绩效计划等确保员工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排除不确定性以及增加员工行为的可预测性,有助于企业高效地实施这些管理行为,从而为企业战略创业的开发活动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扩大授权和自主性,使个体能有效地处理需要创造性和主动性的非常规任务和异常情况。通过员工参与决策、建言等鼓励个体发展多样化的企业管理行为,通过“差错容忍”的行为控制系统来支持,鼓励个体独立决策,允许员工用自主变化的方式完成工作等都可促进组织内的创新活动这些举措有利于组织战略创业探索活动的开展。因此假设:

  假设4:行为柔性策略有助于提升企业战略创业的探索活动和开发活动水平。

  大量实证研究已证实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与组织绩效(主观绩效、生产率、离职率、财务绩效、市场价值等)之间的紧密关系。一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并不(或并不完全)直接产生绩效,即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实践与绩效间的关联性可能并不直接,两者之间存在某些过程变量(中介)和条件变量(缓冲)。Becker和Gerhart(1996)曾指出,若要有充分的理论证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绩效间的因果关系,对中介变量的关注并借此建立完整的理论模式是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在组织中发挥战略功能,必须能与企业经营战略联系,协助和支撑企业的经营战略实施。Wang和Zang(20xx)以及Wang(20xx)发现,人力资源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创业活动,而战略创业是公司创造性地进行资源新组合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行动,人力资源管理可通过支撑企业的战略创业活动最终实现其战略性功能,从而对企业创业绩效产生提升效果。因此假设:

  假设5: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维度分别通过战略创业活动间接地提升创业绩效。

  3研究方法

  3。1样本与数据收集

  高科技企业的战略创业活动相对较为活跃,人力资源管理也较为规范,为增加各变量的变异度,选定高科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划分标准选取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医药制造和光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作为取样对象。为有效避免同源偏差,采取向企业发放组合成套问卷的方法获取数据。每组成套问卷包含3份子问卷,分别请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和市场经理独立填写。通过湖北和浙江两省的实地调研发放和回收问卷49套,通过湖北、浙江和江苏三省的在职研究生班发放问卷200套,剔除填写不完整和明显填写不实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68套。样本分布情况如下:企业规模100人以下占32%,100至499人占49%,500人以上占19%;初创阶段的企业占11%,成长阶段的占48%,成熟阶段的占41%;行业分布情况为:信息技术行业占37%,通讯技术行业占26%,医药制造行业占13%,光电一体化行业占24%。

  3。2测量工具与信度分析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量表参照Beltran—Martin等(20xx)开发的量表,摘选其中9个测量效果较好的项目。采取5点测量方式,分别测量职能柔性、行为柔性和技能延展性三维度,每个维度分别包含3个测量项目。该问卷由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填写。经过对数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三个维度总共解释了69。35%的总体变异,三个维度的测量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0,0。78和0。70,柔性人力资源管理量表总体测量信度达到0。83。

  战略创业量表米用He和Wang(20xx)开发的量表,总共包含8个测量项目。采取5点测量方式,探索和开发两个维度各有4个项目。该问卷由总经理填写。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维度总共解释了58。00%的总体变异,探索和开发的测量信度分别为0。69和0。80,战略创业总体测量信度为0。81。

  企业绩效采用主观的测量方法,采纳了Wang和Tsui等(20xx)的绩效量表,也采取5点测量方式,向总经理和市场经理调查了5个方面的主观绩效指标:年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竞争地位和整体绩效。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绩效量表解释了69%的总体变异,测量信度为0。83。

  4数据分析

  采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表1报告了相关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变量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本文在进行相关分析中,职能柔性策略、技能柔性策略、行为柔性策略的结果采纳的是因子分析中按照回归方法自动计算得出的结果,由于因子分析是采取协方差矩阵的主成分分析,按照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因此3个变量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为0。基于同样的原理,探索策略和开发策略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为0。从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职能柔性策略、技能柔性策略、行为柔性策略与探索策略和开发策略都显着相关,其中与探索策略之间的相关要全部高于与开发策略之间的相关,初步说明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创业中的探索策略维度更相关。此外,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3个维度均与企业绩效显着相关。最后,探索策略和开发策略均与企业绩效显着相关,其中开发策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相关高于探索策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本研究的构思是可行的。

  采用Bai'en和Kenny(1986)提出的检验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检验战略创业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第一步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解释战略创业,第二步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解释企业绩效,最后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创业解释企业绩效。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

  第一步检验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对战略创业的影响效果。分别对探索策略和开发策略进行回归分析,如表2所示,职能柔性策略(P=0。28,p<0。01)和技能柔性策略(P=0。21j<0。05)对探索策略有较显着解释力,行为柔性策略对探索策略的影响不显着,一起解释了方差的25%(F=17。97,p<0。01)。仅有职能柔性策略(P=0。23,p<0。05)对开发策略有显着影响,技能柔性策略和行为柔性策略对开发策略的影响均不显着,回归方程的整体解释力也相对较弱,解释方差为11%(^=7。55,3<0。01)。从上述两个回归分析结果看,研究假设2得到了完全支持,研究假设3得到了部分支持,而研究假设4未得到支持。

  第二步检验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职能柔性策略(p=0。23,p<0。05)和技能柔性策略(p=0。23j<0。05)对企业绩效有显着性影响,而行为柔性策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着,回归方程解释方程为43%(F=37。86,p<0。01)。

  最后检验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创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职能柔性策略(P=0。14,p<0。05)、技能柔性策略(P=0。27,_p<0。01)、探索策略(p=0。16,尸<0。01)和开发策略(p=0。53,3<0。01)对企业绩效有显着影响,行为柔性策略对企业绩效作用不显着,回归方程解释了68%的方差(F=63。33,p<0。01),与前一步回归方程相比,解释方差显着增加了25%(AF=56。85,p<0。01)。上述分析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1,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5,战略创业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5讨论与结论

  本文以高科技行业样本,检验了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业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验证了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创业对高科技企业绩效表现的促进作用,战略创业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影响高科技企业绩效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具体作用关系如下:

  (1)职能柔性策略对高科技企业的绩效有显着提升作用,提升作用的过程部分通过探索策略和开发策略的中介作用完成。(2)技能柔性策略也能提升高科技企业的绩效,作用过程部分通过探索策略的中介作用完成。(3)在本文的研究样本中,行为柔性策略无论是对战略创业的两个维度还是对企业绩效都未表现出显着作用。关于这一结果的解释可能与文化差异及取样有关,从作者后续的访谈结果看,在中国企业组织文化背景下,实施行为柔性策略会导致两种较为极端的后果:一种是的确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如Google中国公司等,柔性工作制激发了员工创新活动。另一种则由于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等原因导致员工工作的闲散和怠慢,反而导致了低绩效。采取行为柔性策略的企业存在行业差异,在有些行业(如IT行业)倾向采取行为柔性策略,而另一些行业则很少采用。(4)战略创业的探索和开发维度都对高科技企业绩效有显着影响,相对而言,开发策略对短期的财务绩效更为重要,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得到图1的结论模型。本研究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支撑组织战略实现的机制,验证了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高科技企业战略创业策略有较强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职能柔性策略和技能柔性策略能够为探索策略提供职能性支持。在提升战略创业探索活动的同时,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开发活动的开展。在探索和开发之间维持一个适当的平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探索与开发的过程、结构、内在关系以及认知导向不同[32],且通常互相竞争稀缺性资源@,企业一般很难兼顾两者,因而成为组织管理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正是通过同时促进探索活动和开发活动为组织战略目标提供支撑,该结论为解决以上理论和实践难点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本研究补充了以往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实现机制的解释。张一弛和李书玲(20xx)通过实证证明了战略实施能力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13],但未能解释战略实施的内容,本文则在探索战略实施的内容方面提供了补充。此外,借鉴他们人力资源管理与经营结果的影响链条两阶段的思路,第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对战略创业的影响,第二阶段是战略创业对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战略创业可作为监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更为具体和可靠的度量指标。

  当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研究取样存在行业和地域的局限性,未来有必要扩大样本的范围,检验相关假设在传统行业和现代服务行业等不同行业内是否依然成立;其次,本研究中的企业绩效只采集了短期绩效数据,未考虑长期绩效,而以往研究认为探索策略对企业长期绩效有较强的影响,未来有必要采取纵向跟踪数据,检验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效果。最后,部分研究假设未得到验证,未来可继续检验相关假设,特别是未得到支持的假设。

绩效管理论文8

  摘要:平衡计分卡(BSC)作为当前企业中大力推广和应用的一种衡量组织绩效的全新工具,在各类企业的应用中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在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中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本文以下就主要对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应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几点促进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应用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

  当前,随着医疗体系的深入改革,医院作为一个企业未来适应医疗改革的发展也必须积极进行转型[1]。在医院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免就要涉及到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在新时期、新形势之下,医院只有不断加强、完善其内部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够促使内部运营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这无疑是当前医院改革、转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仅能够优化医院内部的管理流程、最大程度上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潜能,从而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对于促进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戴维诺顿教授共同提出的一项绩效管理工具[2]。我院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并应用到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笔者以下就结合实践,对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应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一、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平衡计分卡的价值在于借助平衡思维对组织绩效的量度进行驱动,追求财务与非财务、远景目标与短期绩效、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平衡状态,是一种衡量组织绩效的全新工具[3]。将平衡计分卡应用到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首先可有效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平衡计分卡以战略目标为核心内容,强调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教育、医疗、科研有机的融合在医院的整个管理体系中,从而显著提高其运行效率。其次是能够更好地衡量医院绩效管理水平,主要是由于平衡计分卡的引入和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绩效管理方式,从而引导医院各个部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二、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从当前医院对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来看,绝大多数医院均已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并应用到绩效管理体系中,且对其应用效果也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由于平衡计分卡属于一种全新的绩效考核方式,医院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对其认知尚且不足。加之,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传统绩效管理工作之下,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和固有的工作习惯,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绩效管理考核过程中,不够重视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这就导致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大力推广和应用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导致医院始终无法深入地、全面地开展平衡计分卡考核[4]。

  (二)考核指标的选取和量化主观性较大

  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共包括四个层面的考核指标,分别是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在这四个层面的考核指标中,除去第一个层面财务的考核指标具有客观性之外,其余三个层面的考核指标在选择和量化的过程中均具有较大的主观性[5]。举例来说,客户层面中的客户满意度这一指标,在如何选取以及如何进行量化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而其余三个层面的考核指标,绝大多数均是这类无参照标准的指标,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选取和量化就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这一过程中,绩效考核人员的主观意识会对指标的选取及量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投入成本大且考核时间久

  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是分别从其四个层面进行考核的,且作为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考核层面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其每个层面又是一个小的考核系统,每个层面均具有各自系统化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目标。这就使得平衡计分卡考核方式比较复杂,在考核实施过程中的考核分解、数据搜集、数据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均需耗费较大的成本、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开展,这就导致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需投入较大的成本。较大的成本投入,加上平衡计分卡考核实施过程需耗费较长的时间,导致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开展受到了阻碍。

  (四)考核指标多且考核过程复杂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团体,在其绩效考核过程中,不同的科室其考核指标及考核重点均不相同,这就导致医院不同的科室拥有各自的考核指标及考核重点,最终使得整个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数量繁多,且各个考核指标之间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导致整个考核过程及其复杂。这也是导致平衡计分卡无法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进行顺利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6]。

  三、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平衡计分卡的正确认识

  医院要想深入开展平衡计分卡考核首先要加强医院绩效管理人员对平衡计分卡的科学认知,提高其重视度。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医院要加强对绩效管理人员进行平衡计分卡考核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绩效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平衡计分卡知识,提高其平衡计分卡应用能力。其次是要提高绩效管理人员平衡计分卡应用意识,通过成功案例学习,其他医院平衡计分卡应用经验分享等方式,让绩效管理人员认识到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促使其积极、有效地将平衡计分卡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二)合理选择和量化考核指标

  要想使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就要解决其指标选取和量化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建议,在进行平衡计分卡考核指标的选取和量化过程中,需牢牢抓住医院的整体战略、主要业务和外部环境等几点因素,立足全局,着眼当下进行考核指标的选取和量化。不仅如此,考核指标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在实际的工作中,绩效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医院各个科室临床人员的交流和沟通,随时掌握基层人员对所选取的考核指标的反馈情况,并且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从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其更加适用于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

  (三)遵循循序渐进的应用原则

  从上文可知,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加之目前其在我国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尚且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因此,医院在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应用到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作过急。首先要做人员准备,培养一批专业的平衡计分卡考核管理人员;其次要做好环境准备,要在医院内部创建一个适合平衡计分卡考核推广的环境,院方对于平衡计分卡考核的应用和推广也需给予一定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可逐步引入平衡计分卡,并逐步探索、完善、发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制定阶段性的应用目标,来一步步地推进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四、结语

  简而言之,平衡计分卡作为一项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手段,要想使其在医院绩效管理中得以有效实施,发挥效用,首先需对其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把控好考核指标的选取和量化工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扎实的推进平衡计分卡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应用,才能够促使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培.宏观视角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xx,31(8):17-18.

  [2]魏嫦娥.实施医院绩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xx,10(1):67-68.

  [3]蔡黎君.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以苏州市A医院为例[D].江苏:苏州大学,20xx.

  [4]管珊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医院绩效管理PDCA循环系统研究—以M医院为例[D].广州:南方科技大学,20xx.

  [5]毕程成,刘冰.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应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xx,29(29):111-112.

  [6]梁桂梅.平衡计分卡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xx,9(19):84.

绩效管理论文9

  【摘要】企业薪酬管理,应该坚持公平的原则。只有坚持公平原则,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薪酬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酬薪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促进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实现科学的员工工作绩效管理。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工作绩效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在强调构建社会主义的公平性,不少专家和学者都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公平性的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人站在管理学的角度,讨论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问题。公平和公平的待遇是所有员工共同的需求,薪酬管理是否公平,影响到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员工是否满意、忠诚于企业。只有建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制度,才能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高。

  一、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主要内涵

  1、结果公平,一般指的是可以公正合理地评价薪酬水平和薪水增幅情况,根据美国学者的公平理论看来,因为员工通常会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薪资情况,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但是除了公平原则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丰富进行公平评价的标准。一方面,坚持平等原则,平均分配员工的薪酬。另一方面,坚持需求原则,这个原则是企业在个人需求的基础下,对员工的薪酬进行科学分配。

  2、程序公平。在企业薪酬管理方面,程序公平性主要指的是企业的员工对薪酬的`管理程序和方式进行评价。有学者提出了程序公平的六大注意事项,主要是一致性、代表性、准确性和道德性、纠错性、无偏向性。同时,员工在对企业薪酬管理程序公平性进行评价时,可以依据管理人员和员工自身的真实情况,还要参考薪酬制度的透明度情况。

  3、交往公平。管理人员管理员工的方式会影响到员工的公平感,英国著名学者提出了薪酬管理交往公平的三大要求:一是要管理人员在管理薪酬程序时,要真诚对待。二是薪酬管理人员在管理薪酬时,或者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要特别避免对员工的心身造成伤害。三是企业在和员工沟通时,应该结合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员工公司的具体方案,对于员工难以理解的概念,应该耐心解答。

  4、信息公平。信息公平概念主要是由美国学者格林伯茨提出来的,这个概念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提供丰富的薪酬信息,帮助员工理解薪酬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详细解释薪酬管理的环节。

  二、企业薪酬管理公平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1、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是员工工作绩效的基础。在考虑到各种类型的因素后,应该明确企业薪酬管理的概念,薪酬公平性是企业首要实现的目标。只有实现薪酬管理,才能顺利完成员工工作绩效的基本要求。应该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首先,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会影响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度,科学的薪酬管理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但是,不合理的薪酬管理则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不满。其次,如果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薪酬管理政策带来的福利,就会乐意接受企业的管理,有助于激发员工为企业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薪酬管理公平可以促进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价值。另外,薪酬管理公平性可以促进企业形成优良的企业运行环境,让企业快速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

  2、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制定。在制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时,应该考虑到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影响。因为只有充分理解薪酬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熟悉其要求,才能正确地制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标准,并且保证其在企业中顺利实施。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有利于落实员工工作绩效的相关要求。另外,在保证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前提下,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也应该具备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同时,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可以帮助员工理解到自身岗位的重要价值,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只有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3、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执行效率。通常情况下,薪酬分配应该在员工岗位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对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考察。企业的员工来自各个不同的阶层,有管理层的,也有一线基层员工,还包括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者。有效地协调各个不同阶层员工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重要的工作。所以,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应该制定更高的标准,具体说来,就是企业快速经营发展的趋势下,企业管理者应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责任。企业自身也面临着危机,因为员工是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员工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就会引发企业的危机,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也很难提高。同时,在具体的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中,如果不坚持公平性原则,就会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执行产生很多障碍,大大降低员工绩效管理的执行率。

  4、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可以优化员工工作绩效管理。企业在日常管理的工作中,通常难以实现员工工作的准确量化。因此,企业员工工作绩效更应该坚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原则,把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作为重要的支柱,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薪酬公平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绩效,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公平也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内容,只有坚持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才能强化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人性化开展,凝聚员工力量,使员工在合理的薪酬分配中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刘畅.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向导,20xx(07)

  [2]纪淑琴.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创新[J].新疆有色金属,20xx(04)

  [3]汪纯孝,伍晓奕,张秀娟.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xx(6)

绩效管理论文10

  1教研室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教研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才能明确教研室及教研主任的功能、任务、职责和建设目标,对于推动教学建设、管理及教研室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调动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利于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制度完善的教研室组织机构,明确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教研室制订详细的师资培养计划并加以落实,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能力。选拔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功底扎实、教育管理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各项工作,提高教研室的整体工作水平。教研室建设的方向明确了,教研室主任及每位成员的职责清楚了,这将更加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同时,指导和激励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总结交流工作得失,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开展教学检查活动,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行为。教研室主任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过程,根据教研室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常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督促每位教师及时收集各种教学文件,做好实践教学、教学辅助环节、课程考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个人业务档案整理等各方面工作,使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出成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一般来说,教研室的划分是以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方向进行划分的,这就使得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能够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问题,有利于形成专业教学团队,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事实证明,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首先,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过科研和没做过科研的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看法是绝对不一样的,上课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其次,它是教师保持旺盛的职业生命力的有效途径。要使教师始终不渝地热爱这份职业,不要把工作变成每天单调的上课,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创新,使教师辛勤的工作能够得到认可,而科学研究的成果恰恰就能做到这一点。再者,科研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上述这些工作的完成,都必须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实施起来才能有效果。将这些内容全部纳入各教研室的绩效考核细则,在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各教研室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认真完成绩效考核的各指标内容。只要绩效考核的这些工作内容完成了,全系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做好。

  2教研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基本内容

  根据教研室实际的工作内容,构建适合教研室实际工作需要的考核办法及绩效考核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教研室意见,对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细化,初步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由实践主体进行信息反馈,针对反映出的问题,优化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及时监控指标体系的'运行状态,对考核指标体系产生的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按照具体工作内容,教研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一级指标五个,包括组织与师资队伍建设、日常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研科研、特色与亮点;二级指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主要包括组织建设、教研活动、教学文件、课程考试、教学改革、教科研计划与项目、社会服务等。各考核指标下面又细化为若干考核要素,并建立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教研室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这就需要建立配套的教研室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包括考核原则、考核办法、考核步骤、考核等级及奖励办法,以此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调动教师参与考核的积极性。

  3结束语

  教研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支点,教研室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及教风、学风建设,也直接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教研室绩效考核工作的目的恰恰在于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这项工作的实施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学校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绩效管理论文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企业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注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积极挖掘人才的潜能。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应该和员工的薪酬挂钩,还应该和人力资源其他模块相结合,让绩效考核为其他模块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就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用策略。

  关键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在我国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得到了不断地完善,管理水平也有所提升,现阶段,如何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绩效考核作为衡量人才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还需要管理人员促进绩效考核作用的充分发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绩效考核相关概述

  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依据特定的标准和科学的手段对员工进行价值评价的重要方法。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以及人际关系的考核,通过全方位的评价,判断员工的整体价值,以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进一步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作用。教科书将人力资源管理划分为六大模块,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各个模块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却又是紧密联系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将企业总体目标分解为每位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从而对每位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的一种工具。绩效管理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完成企业的目标,还可以对员工进行激励,考核成绩好的给予奖励,成绩不好的给予惩罚。

  二、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的关系是最容易被大家理解并被广泛应用的。大多数企业对员工的薪酬调整和奖金的发放都是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来衡量的。这点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奖优罚劣。员工的薪酬和员工过去的表现直接挂钩,也就是说员工得到的薪酬是对过去工作的'反馈。对于绩效优秀的员工来讲,企业根据经营状况和员工的绩效成绩给予薪酬的提升或绩效奖金,对于绩效考核成绩较差的员工可以采取取消奖金等措施。这样看来薪酬的变化更多的是对员工过去表现的评判,但是却没有考虑员工未来的发展意愿,我认为在对员工的的薪酬进行调整和发放时除了要考虑员工绩效考核成绩还要考虑员工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如果是一个非常上进的员工,企业可以更多的给予奖励,如果是一个追求安逸的员工,即使绩效成绩很优秀,给予企业平均水平的奖励即可,因为薪酬不仅是对员工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今后发展的激励。

  2.绩效考核与招聘。HR在进行招聘工作前都需要与用人部门进行一次沟通,了解所需职位的工作内容、人员要求等,HR再根据这些具体要求进行招聘。那么绩效考核与招聘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新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可以作为对HR招聘工作的考察,如果HR招聘的新员工在绩效考核中成绩较好,说明企业的人员需求是准确的,HR的工作是高效的,反之,如果新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很差,那么有可能是HR没有充分了解该职位的工作内容,也有可能负责招聘的HR本身就是工作能力不足。其次,绩效考核中反应的问题也可以作为招聘工作的依据,绩效考核中反应的不足,应该在今后的招聘工作中予以规避或者重点考核。

  3.绩效考核与培训。绩效考核与培训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密切的,但是确往往被大家忽略。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应用到培训工作中。绩效考核后,除了将员工过去的表现进行评定外,通常情况下,员工的直接上级还会对员工的个人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HR在总结绩效考评结果后会对每位员工的个人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员工掌握的某项优秀技能正好是公司的核心技术时,HR可以通过沟通,请该名员工将其掌握的知识为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为该员工提供一些培训讲师类的课程,这样做不仅肯定了员工的特长同时也为公司的培训节约了费用。

  4.绩效考核与劳动关系。薪酬的调整不能作为绩效考核周期的结束,因为对绩效优秀的员工而言,薪酬提高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但是作为企业却并不了解绩效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得到大家的认可,尤其是绩效不佳的员工,HR更应该多与其沟通,了解其绩效不佳的原因并给予帮助。作为企业的HR,我们的经历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跟所有员工就其绩效成绩进行沟通,但是我们需要了解所有员工的工作情况。我们可以先跟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其部门的整体员工绩效,特别是绩效最佳及不佳的员工应该多了解,绩效最佳的员工是否有培养空间,部门负责人是否希望其承担更多的责任,人力资源部是否应该考虑这类员工的晋升和培养都需要后续的沟通。

  5.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与导向,因为人力资源规划是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人力资源战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为企业战略服务。那么当我们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时除了了解企业的战略更应该了解企业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状况,从人员结构、素质等到人员思想等都应该考虑,而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从侧面了解企业人员的现状:人员具备的主要素质是什么,员工缺乏的技术有哪些,然后结合企业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有针对性。

  三、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有效发挥策略

  1.严格遵循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应严格遵循绩效考核制度,保证考核过程公平公正,考核结果公开,使员工充分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奖惩制度、职位调动、薪酬分配等方面相结合,对员工进行激励。企业应坚持绩效考核的客观原则,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避免因主观因素影响考核结果,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完善改进绩效考核体系。企业应加强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通过宣传教育等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对其薪酬待遇、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影响,从而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管理人员需要对绩效考核的所有环节和指标进行明确,并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考核方式,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有效。

  3.科学综合评价绩效考核结果。相关人员需要按照科学的标准对绩效考核,确定单项的等级和分值,并采用综合分析的方式对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等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使考核结果能够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工作中。

  4.优化绩效考核申诉制度。在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意的情况,因此,企业应优化绩效考核申诉制度,并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有效解决员工问题,听取员工建议,使绩效考核工作能够良性循环进行,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云惠.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浅析绩效考核与事业单位人事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xx,10:59-60.

  [2]王艾菊.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xx,08:101-102.

  [3]李鲁.论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20xx,15:191-192.

  [4]李延菲.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xx,01:134.

绩效管理论文12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球经济化浪潮的一步步推进,我国企业发展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现代企业而言,绝对大多数的企业绩效管理在执行问题上往往受执行力的制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企业绩效管理执行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从企业绩效管理执行的重要性上看,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和行动纲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概述企业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职能,绩效管理涉及部门较广,工作也较为细致,包括事前计划、事中管控以及事后考评。绩效管理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从影响绩效的因素上看,影响绩效的因素较多,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都会影响企业绩效,从绩效管理的内容上看,绩效管理要求管理员和员工之间如何实现目标上的共识,以加快发展、提高效能。

  (二)绩效管理的类型

  绩效管理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激励型和管控型两类。不同类型的绩效管理,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其中,对员工的激励属于激励型绩效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中。而注重管理的公司往往会选择管控型绩效管理,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完成绩效目标。总而言之,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应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类型。如激励型绩效管理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而管控型绩效管理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

  (三)绩效管理的流程

  从绩效管理的流程上看,绩效管理流程是一个遵循PDCA原则的闭环过程,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包含绩效辅导、绩效计划、绩效评价与绩效应用等环节。管理系统的设计有一个由初始状态到中间状态,绩效管理要想达到管理者期望的目标,应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以提高个人或团队绩效为目标,以组织目标为中心,持续改进完善绩效管理及企业各方面管理。

  二、绩效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以某企业为例,某企业是一家民营性质从事药品代理,药品批发的公司。公司创立初期为15人经历的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了103人。公司主营业务是药品地区代理、常用药品的'批发。某企业成立至今,绩效管理执行效果不理想,除销售部门、业务部门有一定的提成外,其他部门基本是固定薪酬,个人薪酬与绩效业绩关系不大,目前企业内部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绩效制度,现行的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已不适宜企业发展的需要,绩效沟通不畅,使得上下级之间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绩效管理指标单一、意识模糊、管理模式陈旧和缺乏沟通等,影响着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绩效管理意识模糊

  绩效管理意识模糊是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某企业虽然也有绩效管理,但绩效管理意识严重不足,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初步意识到绩效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部署不能一概而谈。目前,在做绩效管理工作的仅仅是行政人员,无论是绩效管理目标还是绩效管理评价都难以付诸实现,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企业绩效管理意识模糊而导致的,使得绩效管理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

  (二)绩效考核指标单一

  随着对绩效考核应用的逐步深入,指标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从某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上看,目前,该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没有系统的设计和统一的规范,仅仅是行政部门兼顾绩效管理工作,不同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员工在考核指标上没有明确区分和不同,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都较为笼统和单一,这种单一的绩效考核指标,非常不利于某企业绩效考核的执行。

  (三)绩效管理模式陈旧

  绩效管理模式陈旧使得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陷入困境。长期以来,某企业陈旧的绩效管理模式束缚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绩效管理和战略目标没有结合起来,当前实行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脱节,使得企业绩效管理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取得较好的绩效管理效果。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企业发展环境,迫切需要改变陈旧的绩效管理模式,采取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四)绩效管理缺乏沟通

  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缺乏沟通方面。绩效管理重中之重是需要大家互相沟通,这个过程中和员工的沟通交流密不可分,但在某企业绩效管理中,忽视了绩效管理过程和员工沟通,在绩效考核中,硬性的绩效考核目标,使得考核指标较为固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人性化绩效考核难以实现,一旦出现问题,由于沟通问题导致的绩效瓶颈,使得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绩效实施过程中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该企业的绩效考核执行。

  三、改进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中问题的策略

  绩效管理怎么执行关系到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中的问题较多,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针对某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改进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中问题的策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绩效管理意识

  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强化绩效管理意识是改进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中问题的关键。优秀的管理离不开管理模式的构建,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动性、增进组织长短期目标的完成、使整个组织都能运转通畅。某企业在绩效管理执行中,要意识到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作用,设立人力资源部门,并设置专人专职对企业绩效管理执行负责,使人力资源专业型人才服务于绩效管理,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此外,还要发挥绩效考核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的性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是改进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中问题的重要环节。某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绩效考核的指标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绩效考核指标上,我们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使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如对于新的代理产品处于市场开拓期,企业的目标就是多代理一些一线新产品,同时将新产品在西北市场推广出去。在这一阶段,公司的销售部,业务部是核心,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额,销售增长率,业务人员的接单数,开拓市场率等方面设置关键指标,增加考核比重。到了市场成熟期,企业将重心放到了盈利方面,这时候的销售人员业务员的考核指标就需要侧重在客户的忠诚度,客户的黏性,款项收回等方面,加大上述方面的比重。

  (三)优化绩效管理模式

  其目的是不断的提升个人、组织和部门的绩效。考核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优化绩效管理模式。在具体做法上,优化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的方法较多,某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应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而不断变化,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绩效管理目标。要着重注意的是,在绩效管理中,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应与绩效管理相辅相成,依托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就是优化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具体说来,优化绩效管理模式,就是要细化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的关键性指标在各个部门落实到位,企业员工通过这些绩效管理指标达成绩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适合某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确保公司战略和年度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

  (四)加强绩效管理沟通

  绩效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多,加强绩效管理沟通在某企业绩效管理执行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加强绩效管理沟通,对某企业而言,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正式面谈;二是正式沟通;三是会议沟通;四是非正式沟通。其中,正式面谈是指对于不宜公开的观点,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通过面谈的方式,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关系。正式沟通则是在事先计划和安排好的情况下,以书面报告或定期的团队会的形式开展的沟通。绩效部门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向上司报告工作进展。会议沟通也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沟通方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会议的形式,使参加会议的人员相互之间掌握工作进展,满足团队交流的需要。此外,非正式沟通的绩效管理沟通方式是相对于正式沟通而言的,这种沟通方式较为灵活,沟通的时间地点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限制,在散步,吃饭,工作休息间断,找员工聊一聊,可以增进感情,加强了解,便于绩效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安波.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06).

  [2]刘建定.走出电网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J].中国电力教育,20xx(08).

绩效管理论文13

  一、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员工的行为、态度进行考核和结果反馈,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最终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和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

  二、绩效管理在企业难以有效推行的原因

  绩效管理在企业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推行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大原因。

  1.主观原因

  (1)文化因素大部分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庸”之道和“人情主义”思想,它对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根深蒂固。“中庸”之道要求企业管理达到一个合适的“度”,在企业管理中做到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既要做到维护企业管理的需要又要做到维护被管理者自身的利益需求。因此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希望采取一种平均主义化的绩效管理方式,使大家的考核既要有差距,又能保证差距不大,这样既达到了企业绩效管理的要求,又保证了员工的利益需求,使得大家和谐共处。“人情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讲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作为处理原则,面对出现的问题不是按制度去办事而是用感情去办事,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到人情的相互往来,达到双方的共赢。(2)高层管理者不重视大多数高层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地认知,仍保留着“重生产,轻管理”的传统经营理念,认为只要企业效益好,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就能在企业踏实、认真的工作,从而继续推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推行绩效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还不能保证绩效管理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出现副作用,因此大多数高层管理者不愿意用更多的精力去推行,更不愿意去为未知的结果去冒险。(3)中下层管理者及普通员工抵触由于中下层管理者及普通员工所处的位置、看问题的视角、对问题的理解等原因导致对绩效管理有所抵触。特别是绩效管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员工由于害怕绩效管理的推行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在心理和行动上对绩效管理产生抗拒而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他们也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管部门的事情,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有的甚至抵制。员工不愿主动参与绩效管理,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时他们往往不愿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甚至避重就轻,导致绩效管理制度操作性差,主观能动性大,不易量化等问题。

  2.客观原因

  (1)缺乏专业人员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专业教育。甚至有些负责绩效管理的人员都是“门外汉”,自己都不知道什么绩效管理,而是一味地去借鉴别人的绩效管理制度,将别人用的东西强加到企业中去,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2)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中西文化之间有差异,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往往是直接将国外的绩效管理制度、方法不加以区别的直接搬过来用。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展战略导向、组织结构框架、人员岗位配置等方面。大多数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时往往是为了绩效管理而制定制度,不从企业本身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战略导向、组织框架、人员等方面去考虑,因而造成制定出来的绩效管理制度华而不实,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更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从而有效的推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3)绩效管理结果缺少反馈与运用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是结果没有得到系统的反馈与有效运用,即没有与绩效管理对象最为关心的工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职业规划等直接有效关联,也没有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管理结果申诉机制,更没有制定绩效管理改善和调整的计划,造成企业奖惩决策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奖惩措施对员工不具有说服力,削减员工的士气,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更为严重的是使员工认为绩效管理只不过是老板惩罚员工的一种手段而已。

  三、绩效管理的应对策略

  1.加强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企业绩效管理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级别的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地认知,对绩效管理推行过程不了解、不认可,甚至产生焦虑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加强对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各有侧重点的宣传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认可绩效管理,努力促使各级员工的观念转变,让他们认识到绩效管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有利的',保证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引进专业人才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能否有效地推进实施需要专业人员,因此引进专业人才对推进绩效管理尤为重要。

  3.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

  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同时兼顾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绩效管理由整个企业到下面各个分支机构以及部门,由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直到最下面的普通员工,逐层逐级的深入下去。同时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以及各个岗位的工作范畴、性质,确定每个岗位的绩效管理指标和标准。

  4.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与反馈

  绩效管理结果必须与员工利益相关的工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职业规划等方面挂钩,并将绩效管理结果及时反馈到员工个人,让每一名员工及时知道自己的绩效管理结果。

  四、结语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健全的,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战略、组织框架、人员配置等方面,由上往下逐层逐级慢慢的完善,不断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斌,张帆,胡晖.绩效教练――教练式绩效管理的六大工具[M].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佟亚丽,宁婧茜.出版社转企改制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12).

  [3]赵筠.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8).

绩效管理论文14

  全面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积极面对和迎接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对科研人员实施科学、合理、公正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已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好这项考核工作,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已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下面以马钢公司技术中心为例,阐述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过程及状况。

  1 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3.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着。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3.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着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4 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部门的绩效考核管理,进一步规范了部门岗位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实现企业部门的管理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待改进之处,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及考核方法的优化等方面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持续寻找绩效考核的新方法,对优化企业部门的绩效考核是至关重要的。

  关注科研人员的认同度和凝聚力,重视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不仅关系到企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和创新,还是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它能使企业在科研水平上保持一定的竞争实力,以促进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

绩效管理论文15

  摘要:绩效管理就像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提高企业组织绩效,创造更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打击员工士气,影响企业竞争力。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帮助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地勘企业员工是勘探成果的直接创造者,如何科学考核员工绩效是地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绩效管理的全面认识和对地勘企业绩效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地勘企业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是核心,也是管理的中心和重心,一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绩效,都是围绕绩效而开展的。如何利用绩效管理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关键课题。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绩效管理,但是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考核工作成为每年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常规性任务,鉴于此,如何使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企业高层和职能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一)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就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持续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绩效管理是持续性的,包括设定目标和任务,观察绩效,再到提供、接受指导和反馈这样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二是绩效管理要求管理者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产出与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并借此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绩效管理在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目标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员工对组织做出的贡献变得清晰。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及在企业中的地位

  第一,战略目的。绩效管理是防止员工绩效不佳和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从而促使组织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战略目的也是绩效管理最核心的目的,通过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分解和周期性跟踪,最终实现企业和各级组织及个人的绩效目标,并强化企业价值导向。

  第二,管理目的。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管理系统。绩效管理为企业的员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和有价值的信息。这些管理决策包括薪酬调整、晋升、留用员工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认可个人绩效优秀的员工、辨别绩效较差的员工、解雇以及绩效加薪等。通过绩效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管理任务是当前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第三,开发目的。绩效反馈是实施良好的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还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通过沟通辅导的过程以实现它的开发目的。企业要想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利用绩效管理系统达到上述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

  二、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必然通过组织体系落实到每个人,通过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来实现目标。职位说明书,岗位职责,任职标准等只是规定了岗位的职责资格等内容,却不能说明不同时期每一岗位的具体内容。如果按岗位说明去履行责任,员工就会找不到工作方向,而绩效管理就像一条线索把每个职位串联起来,给每一位员工都赋予了战略任务,通过制定每一个员工的绩效目标,使企业战略、岗位、员工合为一体。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步逐层的落实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

  (一)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是企业中运用最普遍的管理方法,也是遇到问题最多的管理主题。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问题时,会遇到许多问题与矛盾,导致人们产生一些怀疑或疑问。其实这些问题一直潜伏在内部,只是没有暴露而已,绩效管理是系统的管理,会存在一些问题,而问题的暴露也会使企业找到其管理的方向。有的企业搞管理没有一定的计划性,管理的随意性很大,企业经营处于不可控状态,而绩效性管理则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因为绩效管理体制强调:认定合理的目标,通过绩效考核这一制度性要求,使组织上下认真分析每一季度的工作目标并在月末对目标完成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加强各级部门和员工工作的计划性,提高公司经营过程的可控性。

  (二)提高员工工作有效性

  经常在耳边听到这样一些话:“最近忙吗?”“忙,忙得不得了”“忙些什么呢?”“……”又回答不出所以然,忙得连自己都不知道忙些什么了。有很多人往往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它们对组织目标的直接贡献。绩效管理则提醒管理人员保持忙碌与达到组织目标并不是一回事。绩效管理的贡献就在于它对组织最终目标的关注,促使组织成员的努力方向从单纯的忙碌向有效的方向转变。绩效管理就是告诉人们,该忙些什么,什么该忙,什么不该忙,不要瞎忙,有些忙是不必要的,甚至有些“忙”起不到好作用,还起坏作用。

  (三)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有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沉迷于具体的业务工作。不知道如何管人,如何发挥部门优势,而绩效管理的制度性要求部门主管必须制定工作计划,必须对员工做出评价,必须与下属充分讨论工作,并帮助下属提高绩效。这一系列的工作本来是每一位管理者应做的事情,但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规定下来,淡化了管理者管理企业的责任。绩效管理就是要设计一套制度化的办法来规范每一位管理者的行为,同时也是提高管理者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地勘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并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他环节密切融合,相互促进。但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通过调查发现,地勘企业大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是零散的,而且执行力度是有限的并且浪费时间。

  (一)对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不全面

  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考核”,这一现象在地勘企业较为普遍。这些企业将绩效管理简化为对一张或几张考核表的填报和认定工作,而进一步的绩效分析、绩效反馈与沟通、改进与提高等环节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开展。事实上绩效考核评价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并不等于整个系统的各项工作都完成了。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有的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绩效体系时,不重视和员工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所实施的绩效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

  (二)绩效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在很多企业的考核实践中,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式考核。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或喜好等非客观因素都将很大限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有时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要想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位员工,往往需要以多视角来观察和判断,考核者一般包括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属、被考核者本人以及客户等,实施360度的综合考核,从而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

  (三)绩效评价的目的误以为只用于利益分配

  传统的人事管理系统,绩效评估是根据过去的表现来进行个人的评价和奖励的,它是一种“立足现在看过去”的考核方法。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绩效评估只是作为年终奖金发放或职称、职务晋升的工具。其实这是对绩效评估作用的片面理解,使人们将绩效评估简单地与利益分配联系起来,甚至诱发矛盾冲突。并且,由于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利益分配上,从而忽视了绩效评估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绩效的改进和提高的真谛,导致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无法实现。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应是“立足现在看将来”。绩效评估结果的最重要用途,是员工或部门拿它同企业发展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进一步改进工作,不断提升绩效。很多企业考核目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常常体现领导意志和个人好恶,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难以保证政策的连续一致性。

  (四)误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目前,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绩效管理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并非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的事。事实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个部门、各级人员的通力协作。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中所能完成的任务是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有效地分解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负责制定考核原则、方针和政策,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考核工作,员工是企业目标的最终完成者。员工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的程度才是绩效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五)重结果指标,轻过程指标和结果应用

  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缺乏标准,有的企业设置的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因此,极易引起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更不可能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每年度的考核完成后就进入本人档案,并没有真正运用到绩效管理的改善、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和薪酬激励,对员工的工资、待遇、晋升、培训等并无实质性影响。

  四、完善地勘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化的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地勘企业的绩效管理大部分只是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没有考核前的企业战略目标的调研,没有考核过程的沟通和评估,更没有考核结果的应用和实践,甚至绩效管理的四个关键环节是脱节的,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构件,即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及绩效反馈等。绩效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系统,要切实有效的进行绩效管理必须让企业的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树立现代化的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的流程,保证流程的有效循环。在公司内部建立高效的绩效管理委员会,保证绩效管理的效果。一般而言,企业的绩效管理采用逐级考核的模式,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绩效管理体系,把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系统内各个构件的关系决定了绩效管理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不能说顺利地完成了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个构件就意味着完成了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构件同时发挥作用的,并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在具体操作上,要基于企业的发展愿景与使命,从战略高度设立企业的整体绩效目标,召开动员大会,激励全体员工士气,向员工详细介绍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现该目标需要大家做哪些努力,企业高层应将企业总体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为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具体绩效目标,征集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对各自绩效考核目标的看法和意见,对合理的意见进行采纳并对原方案做相应调整,奖励为企业绩效目标实现建言献策的员工。

  (二)制定符合地勘企业发展实际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地勘企业在自身改制发展过程中,应从领导层到普通职工都重视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宣传工作,根据公司目标和个人目标及上期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部门主管和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共同确定部门绩效标准,确定每个岗位的绩效指标评价标准,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按劳取酬。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涉及技术环节,应包括考核方法的选择、考核中的选择、考核指标的提取、考核指标权重以及标准的设立以及考核结果的修正和改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少而精的原则。灵活运用绩效管理各种工具和方法,根据员工所处的岗位层次的不同,选择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

  (三)重视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出来以后并不代表

  绩效管理工作就此结束,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考核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确保其实际用途。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改进计划的并重。通过绩效反馈面谈,在双方对绩效评定的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后,职工和管理者可以充分地沟通关于如何改进绩效的方法和具体计划。绩效结果应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主要依据。一个单位内的物质利益分配和精神奖励,必须符合贡献与报酬相对的原则,才能使员工心理平衡,才能激发员工多做贡献。

  2.为具体、全面地了解员工提供依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提拔内部的一些人员到管理岗位上。提拔谁,不提拔谁,不能根据一时的情况,而应依据员工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连续考核评估记录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情况。

  3.为员工能正确地了解自己,为员工今后发展提供依据。应让员工知道单位的其他员工和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及评价,自己在哪些方面应改进或者纠正,哪些方面可以继续发扬。同时,了解自己与其他员工的差距,单位可以根据考核评估的记录,很方便地了解每个员工的素质、技能、行为、知识等方面同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这样就可以根据单位的要求为他们制定培训计划和发展规划。

  4.可以为单位建立一种有利的工作环境。有效、公平的考核奖惩制度,可以使员工心情舒畅,为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极有利的环境条件。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把这种软激励作为企业文化的范畴来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与壮大。

  (四)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考核队伍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企业把绩效管理体系纳入制度化建设,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抽身于日常工作,定期将精力集中于员工绩效评价与员工绩效提升,这对于提升整个部门和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想使考核工作能准确的反映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必须发挥考核者的多元化作用,提升考核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必要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相关培训全面提高考核者的考核技能和方法,探索建立持证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刘昕.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朱飞.绩效激励与薪酬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xx.

  [4]宋芳.地勘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企业导报,20xx(1).

  [5]孙琳.基于战略的KPI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5).

  [6]许明.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J].沈阳大学学报,20xx(6).

  [7]张致荣.试论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体系建设[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12).

【绩效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绩效管理的论文05-31

绩效管理的论文【实用】06-02

【必备】绩效管理的论文06-03

绩效管理论文02-23

绩效管理论文05-23

【精选】绩效管理论文07-10

绩效管理的论文[集合15篇]06-02

绩效管理论文(精)07-10

(精品)绩效管理的论文15篇06-02

绩效管理论文[精品]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