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日记

时间:2021-03-07 10:00:59 实习日记 我要投稿

【精华】报社实习日记3篇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报社实习日记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报社实习日记 篇1

  今天是报社实习的第一天,起了个大早赶到报社,却被告知带我的老师不在。在外面消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下午再次来到报社,见到了我的记者老师,比我想象中的年轻多了,见到老师的第一感觉就是他并不怎么理睬我,于是我与n多实习生们坐在报社的热线室里,靠读报纸消耗了大半个下午,下午5点多钟,别的实习生一个个离开了,我以时间犹豫要不要回去,结果×老师让我改一篇新闻通稿,这是我第一次要写一篇可以上报的新闻报道哦,心里忐忑不安的,改完以后让老师修改,他批改的还不错,就是有点慢。听到这些,我还是很开心的,期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努力!

报社实习日记 篇2

  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中国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尾声

  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报社实习日记 篇3

  报社记者是传统媒体中的常见工作岗位,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报社记者实习日记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报社记者实习日记一

  这个星期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向芳一起的采访,事情是200多个民工去讨住处27人被打伤住进医院。当时我们就去了现场和医院,但是回来后发现事情的起因与四个方面都有关,可是我们仅仅采访到了两方。当时是晚上十点,我给其中的一方就是韩国公司的律师打电话,他让我们马上去他的律师事务所他给我们提供全部的资料。可是等我们去了以后,他们一直给我们谈到了十二点,此时已经过了截稿时间,这样第二天我们的稿子就没能发出来。第二天,我们又采访了第四方就是中建四局后才写稿报道。这样我们的报道就比《新京报》和《信报》晚了一天。可是,根据后来这四方的反映,他们都觉得我们的报道是所有的报道中最客观,是最接近事实的,有两方的人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说,他们认为《新京报》的报道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这样我就有了疑问,在实效和客观实在不能同时保证的时候,我们应该舍谁取谁?在这个事件中,第一天我们的确没有时间采访完成,也没有办法联系到中建四局的人,所以我们放弃了实效,保证了客观。但影响力在第二天却被大大弱化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