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职场>求职写作>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3-05-30 11:13:03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集锦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集锦15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5月4日—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线:

  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习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习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裸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常年裸露在外;前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平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

  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习我认识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始,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发展方面,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

  经过6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3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 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 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 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 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4

  为了适应人才需求,即理论、实际结合型人才,我系组织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地点在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处的石门寨地区,实习时间为XX年7月8日至7月12日。此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岩石基本类型及特征。认识岩溶地形,了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形态特征等等。

  一、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马岭组

  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下马岭组的层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县境内,最早的称为下马岭页岩,后又称下马岭页岩组等。其实下马岭组的岩性不都是页岩,与本区一样还有部分砂岩,区内本组地层有两个韵律组成,第一韵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组除主要在东部落近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鸡冠山一带也有分布,其与绥中花岗岩的沉积接触关系,在鸡冠山和张崖子西一样明显,波痕、泥裂等现象亦易见到。

  2)景儿峪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庄儿沟,厚约28米,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至粘土岩,至石炭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与下马岭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界限明显,岩性标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红色薄层状的泥灰岩为主要特征,与下伏下马岭组的分层标志,则以本组底部的砂岩作为分界,此岩的特征石颜色黄褐色和带铁锈色,粒度较细,含铁质及海绿石较多。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1)府君山组

  2)馒头组

  馒头组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产生出零心,出露较好的地层是在温庄以北一带,但距离较远,东部落北出露也较好且完整。可作本区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1米,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加少量白云质灰盐,本组与下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本组上、下界限均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本组顶部的鲜红色泥岩层作为标志层,泥岩的特点是颜色鲜红,成块状、无层理。这一分层标志在整个华北地区都相当稳定,是典型的标志层,本组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但从岩石地层特征,尤其是顶部分层标志,结合层位来考虑本区下寒武统馒头组的存在是无疑的。

  3)毛庄组

  本组的分布特点是与馒头组相仿,但后者稍广,在沙河寨的西,毛庄组出露较好,化石也较丰富,可作为本区毛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约112米,岩性特征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白云母小片,就其颜色而言,比馒头组要暗一些,俗称猪肝色,与徐庄组相比,则又鲜艳一些,以褶颊虫类三叶虫为主。

  4)徐庄组

  本组的分布比毛庄组更为广泛,比较好的剖面是东部落西剖面,此剖面不但出露全,而且化石十分丰富,上下界限也十分清楚,可作本区徐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101米,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会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与下伏毛庄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

  5)张夏组

  张夏组受到破坏和覆盖较少,是寒武纪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良好,是区内很好的标准剖面,本组厚130米,属浅海相沉积,按岩性特征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鲕状会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本组与下伏地层徐庄组为整合接触,两者的分界是以层状的鲕状灰岩为张夏组的底部,徐庄组的顶部很少有灰岩或少量很少的扁豆体,从三叶虫化石来看,张夏组底部常见有叉尾虫,小裂头虫等。

  6)崮山组

  崮山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剖面也以288高地东山脊上的剖面标准剖面,本组厚102米,属浅海相沉积,据岩性特征,可分下、中、上部分,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下伏张夏组间有明显的水下冲刷面,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颜色和结构,成分变化明显,张夏组的顶部是灰色藻灰岩,而崮山组的底部是紫色砾屑灰岩或紫色粉砂岩互层,三叶虫化石也不同,张夏组藻灰岩中产德氏虫,在崮山组底部见有蝴蝶虫,崮山组化石丰富,几乎每层都可采到,主要为三叶虫,其次是腕足类及迭迭层石,主要都是三叶虫种类。

  7)长山组

  8)凤山组,凤山组的分布同长山组出露好的一面是揣庄一带,揣庄北288高地东坡可作凤山组的标准剖面,本组厚92米,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特点是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后往往成黄色土状砾屑成为小团块状,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与常长山组的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此层含有三叶虫化石,长山组顶部的紫色粉砂岩紧伏于其下。

  2.奥陶系

  1)冶里组

  下奥陶统冶里组的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区内东、西部都有,但主要部分在东部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揣庄北288高地西的剖面,可作区内冶里组的标准剖面。

  该剖面冶里组厚125.5米,属浅海较深水沉积,岩性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里屑及虫孔状灰岩,上部微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砾屑灰岩作为冶里组的底界,此里屑灰岩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质纯灰岩,纯灰岩在揣庄一带形成陡砑子,地形标志特别明显,冶里组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腹足类、介形类等。

  2)亮甲山组

  亮甲山组的层型剖面在石门寨的亮甲山,在亮甲山剖面测得亮甲山组厚118米,茶庄北山剖面厚128米,均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亮甲山组底部的中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燧石纯核,此层开始便见到头足类化石“房角石”。

  3)马家沟组

  本组分布很广,东西部都有,地层发育最好,化石较多的石茶庄北山一带,该剖面可作为区内马家沟组的标准剖面,出露厚101米,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质含燧石结核,豹皮状白云质灰岩,顶部具少量灰岩,化石多产于顶部本组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但二者界线十分明显,分层标志是以马家沟组底部的黄灰色,具微层理,含砾屑燧石结合的白云质灰岩,此层分布稳定,在整个华北地区都可见。

  3.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统本溪组东、西部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东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带,小王山剖面可作标准剖面,本组厚82米,横向上本组厚度有所变化,在石门寨西门处,测得厚度约70.7米,本组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为铁质砂岩和褐铁矿,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透镜体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苔藓类、棘皮动物类、粉砂岩及页岩中含植物化石。

  2)太原组

  4.二叠系

  1)山西组

  山西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本组是区内重要含煤层位,属于近海沼泽沉积,研究和开采煤矿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因此本组以前称柳江组,本组可以石门寨西剖面作为标准剖面厚61.8米,主要沿线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60米左右,发育较好是老柳江、夏家峪、石门寨西一带,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长城区有变薄趋势,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可以本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为界,这些砂岩在走向上有些变化,有时粒粗,并含砾石,有时变成中细粒结构,颜色可由灰白色变黄灰色,但结合地层层斜,上、下联系,以及注意山西组含可采煤的分布特征,便可加以区别。

  2)下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发育较好的剖面是牛毛岭一带,石门寨西门西侧的剖面可作为区内下石盒子的标准剖面,此剖面上本组出露完全,并产植物化石,厚115米。有三个韵律构成,本组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第二第三个韵律的顶部分别为a2、a1层耐火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颜色为紫色、紫灰色,含化石层位是在第一个韵律的顶部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中、下石盒子组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二者的界限以山西组顶部的b层耐火粘土为标志层。

  3)上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一带,发育最好的剖面是欢喜岭,此处可作为上石盒子组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2米,本组岩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与下伏石盒子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但上石盒子组的底部是另一个沉积韵律的开始,界限明显,其下即为下石盒子组的a1层紫色粘土质粉砂岩。界线的上下层都可作为这两组的分层标志。上石盒子组底部的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更为特征,这层砂岩一般出露较好,单层厚度较大,总的厚也大,含长石量较多,杂质少,粗粒结构,并含砾石,这层长石净砂岩以前曾称南山砂岩,与太子河地区的彩家砂岩相当,在太子河又称彩家砂岩或王八盖子岩,其特点相似,是很好的区域性分层标志,本组中未获得化石资料,本组的划分和时代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岩性对比。

  4)石千峰组

  石千峰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由于上覆中生代地层的覆盖,因而出露很局限,只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出露较好的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此处剖面可作为石千峰组的标准剖面,厚150米以上,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的砾岩粗粒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其于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二者可以颜色区分,石千峰组的底部是紫红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从成分看,尤其是从岩石组合的特征看,有较大的差别,即石千峰组的岩石成分和岩石类型都杂一些,本组在红层中发现有植物及少量昆虫化石。

  (三)中生界

  1.三叠系

  2.侏罗系

  1)北票组

  北票组在区内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近南北展布,出露层序较全,露头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窑后村至大岭一带,此处可作为区内北票组的标准剖面,该剖面的北票组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以砾岩和含砾粗粒杂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厚278米,与下伏地层上三叠统黑山窑组呈整合接触,二者分界以北票组下段底部的砾岩作为标志层,下段植物化石丰富。

  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米,底部具大砾岩,与下段界限明显,此段含植物、昆虫、双壳类等化石。

  北票组属湖泊、河流、沼泽相沉积,由南至北厚度变化较大,尤其在东部区,北票组的不同层位覆于下伏地层上,这可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北票组与下伏地层黑山窑为整合接触,与其他地层,如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中侏罗统蓝旗组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关于北票组的时代,根据植物化石组来看,应属早、中侏罗世的锥叶蕨——拟刺葵组合。

  2)蓝旗组

  蓝旗组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延展,上庄坨西旁水崖剖面出露好,可作为本组的标准剖面,本组由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下与北票组等较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本组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不稍偏酸性,为灰绿和浅黄绿色安山质角闪,粗安山质火山熔岩与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互层,厚400米左右,上部以中基性为主,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玄武质、玄武安山质和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泥灰岩,厚600米以上。

  3)孙家梁组

  孙家梁组分布很局限,在区内的东南部蟠桃峪一带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岩体侵入,未见与其他地层的直接接触关系,从区域资料来看,本组与蓝旗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本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泥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

  (四)新生界

  区内新生界,只发育部分第四系堆积类型较多。

  三.地质实习日记

  1.7月8日 晴转小雨 亮甲山

  亮甲山是华北地区古生界奥陶系下统,形成于5.00—4.81亿年,以亮甲山组地层命名的。亮甲山组以中厚层灰岩和白云质岩为主,形成于浅海环境,厚度118米,与下伏冶里组,上伏马家沟组均为整合接触。亮甲山组化石丰富,有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三叶虫、古杯类、介形虫等。其中头足类、房角石、古杯海绵是本组的标准化石。

  亮甲山上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罗盘的使用。用后交方交汇法定出方位,即在待测地点找到两个已知点,然后在地形图上找到所对应的点,利用罗盘测出两已知点的坐标方位角,然后通过量角器量出对应的角度。在地形图上延长两直线。相交点为待测点。但此地磁偏角为-7°37′。因此,使用罗盘前,应先对其进行校正。利用螺丝调整罗盘零刻度位置。此罗盘应校核为352°23′。

  层面与节理面也是岩石的两个方面。层面延展性好。通常为明显的显露出岩层。节理面,(精选幼师实习报告)延展性不好。按照产生节理的力学性质,节理主要分为张节理和剪理:

  张节理是岩石在张应力作用力下所产生的节理。其特点是产状不甚稳定,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远,多具有张开的裂口。节理面粗糙不平,面上没有擦痕。节理有时为矿脉所填充,在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常绕过砂粒和砾石节理之呈弯曲形状,节理间距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匀,很少密集成带,常平行出现或呈雁形出现。有时,沿着两组共轭呈x形的节理。断开形成锯齿状。

  剪节理,又称剪切节理,是岩石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节理,它一般产生于压应力成45°角左右的平面上,即最大剪切应力面上其特征为:产状比较稳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较深,常具紧闭的裂口,节理面平直而光滑,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镜面等。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或切开结核岩脉等。节理间距小,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密集分布、密集成带,常平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现或两相交叉,称“x节理”,或称“共轭节理”,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一组发育较差。

  解理为较弱面。因此解理统计是判断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包括解理的数量、宽度、产状、发育程度、有无填充物。取1m3的岩石判断以上各项数据,解理的程度发育越好,说明岩石越脆弱。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边坡稳定等应注意解理的统计。

  岩石与沥青的粘附性取决于岩石的酸碱性。酸性岩石粘性大,如花岗岩。碱性岩石粘性小,但可加入物质改变其粘性。

  2.7月9日 晴 大石河西上庄坨沙锅店

  大石河全长70多公里,发源于河北省青陇县自西向东,注入山海关附近的雁塞湖,最后汇入渤海。该河流从山区逐渐过渡到平原,属于半小区,河流季节性强,上游多侵蚀,下游多堆积,并在侵蚀与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地与河漫滩,上庄坨就是在阶地上建立的一个村庄,在196高地上可明显的看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此处出现了泥包砾现象。是洪积现象或冰水堆积而成。在侵入岩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岗岩斑岩为主的岩墙。岩墙右侧的灰岩与亮甲山的岩石的产状一致,形成于浅海环境,产生了石崖、溶沟。

  从动力学观点看,水流作用于河床、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托力大于岩土的强度时,将发生侵蚀河搬运作用,否则河床不会遭受侵蚀而产生淤积。

  河流中流线位置发生摆动,桥墩的修建应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半山区和平原区影响最为明显。山区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相对稳定,河谷宽度小,摆动小,半山区河流、水流在河床内部有动荡性。主流线有摆动。平原区河流以堆积、淤积为主,河床极不稳定,河谷不确定,无明显岸坡,河流主流线摆动剧烈。

  河水的流速于流量给河两岸的地址作用,并以此来判定喝水的流动方向。河流的砾石直径与流速间是4次方的关系。

  大石河凸岸即左岸为堆积现象。大石河凹岸即右岸为侵蚀现象。河卵石的分布决定河岸的分布范围,河卵石的磨圆度及其大小能判断河水流量。卵石越粗大,水的特性越强。河流搬运能力越强,卵石越光滑,磨圆程度越好,冲击漫滩河流,人工形成河渠。

  河流阶地不能被淹没。河漫滩在洪水期可被淹没,阶地与河漫滩均为二元结构。

  粒石堆出现成层性,河流流速扩大,紊流现象越强烈,河流地质环境越复杂,成层性越差,河流流速越差,河流流速小,则反之。阶地堆积物以大的粒石为主,沙含量较少。

  阶地的产生是内动力和外动力作用的结合,据其成因又将阶地划分了几个等级。ァⅰ级阶地受水流冲刷,发生变化,产生明显陡坎。ⅱ级阶地物质结构组成:土、碎石、带棱角状混杂堆积。阶地越高,岩土越老。

  在沙锅店出现了岩溶现象,此处岩浆岩为块状结构,无层理,并形成了以花岗斑岩为主的岩墙。岩墙右侧的石灰岩是青灰色属亮甲山组的豹皮状灰岩。通过产状判定推测出该地岩体与亮甲山组为同一组。同时还可看到石崖、溶沟现象,这都是在化学侵蚀和机械等作用下形成的。石崖、溶沟的形成需求:水又侵蚀性;水有流动性;岩石要与水出现容实现象;岩石能与水作用;岩石本身要有初始裂隙。

  3.7月10日 阴 义院口村

  此处出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侵入花岗岩、岩浆岩与沉积岩相比,岩浆岩无层理,而变质岩存在变晶结构,有变质矿物。该处陡坎坡度大致为70°。据岩体力学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坡度大于70°的边坡极易产生整体滑坡。产生整体滑坡有三个影响因素:坡形,坡高,软弱的滑动面。

  此处地处山区,修建傍河公路最为适宜。因为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情况复杂,而沿着河流的走向,地形为河流的各阶地,在同一级阶地上,地形较平缓,地质情况均一,故修建傍河公路既省力又经济。

  在马蹄岭修建“s”形公路,主要是考虑到公路的坡度问题。“s”形公路可降低坡度,马蹄岭地面高程度变化较大,如修建直线公路,会影响行车安全,也不符合各面坡度要求;而采用“s”形设计则可降低坡度,提高行车安全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行车事故。在山区常见的这种设计思想即盘山公路。

  此处修建工程项目主要影响因素是边坡稳定性,修建隧道时,最大影响因素即边坡稳定性。此处修建铁路也可不用修建隧道,而用削坡取而代之。但削坡易失稳,且在7、8月份降水量加大,岩石的亲水性势必会产生对水压力,从而也会使山体失稳,故在此处修路、桥时应注意边坡稳定性。

  4.7月11日 阴转小雨 张崖子

  张崖子—东部落地层剖面全长1660m,延伸方向向北面西,由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上元古界变质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石英砂岩景儿峪组泥灰岩,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灰岩,馒头组页岩组成,张崖子为该剖面起点。

  本剖面反映了柳江盆地早期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距今25~9亿年,本区隆起,遭受剥蚀、缺失。下中元古界和上古生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

  距今8~5.6亿年,本区抬升,遭受剥蚀,缺失震旦系和寒武系下统下部地层。

  距今5.6亿年,本区下降,接受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馒头组滨浅海沉积第二套沉积地层开始形成。

  本剖面中新太古界与上元古界之间为吕梁运动所形成的非整合,而二者为整合接触,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之间为蓟县运动所形成的平行不整合面,二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他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在2号点上观察的岩石为8亿年前形成的,而其下层岩石距今25亿年,二者是平行不整合接触。

  在3号点上岩石为岩浆岩,含sio2的含量定名的话为中性岩,按产出状态为浅层岩,此类岩石为闪长玢岩,呈白色。

  而4号点上的岩石为泥灰岩,呈淡青色,为条带状,而砖红色的泥岩、砂岩在毛庄和馒头组具多。

  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在矿物碎屑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稳定的石英碎屑,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也常见到长石碎屑,此外,碎屑成分中也可见到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碎屑物质主要是岩石物理风化的产物,有时也可能是化学风化未完全分解的产物,碎屑物质是构成沉积岩中碎屑岩类的主要成分。

  5.7月12日 阴转小雨 小王山

  马家沟组是华北地台上升而成,此地层缺失上奥陶、盆系,下石炭、留系在太原组合有煤层,在1号点位有分层出现,上层为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以mgco3为主要成分,下层为深灰色致密状厚层灰岩以caco3为主要成分,在2号点上,其分界点为奥陶下的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与中石炭系本系组的一套砂岩、粉砂岩、页岩护层,而3号点上则是铝土质石英砂岩,以al2o3为主,从产状及连续上看为平行不整合接触,4号点上可看到海相作用下的泥灰岩。至此,海蚀作用结束。在5号点位上,分界点为下二叠山西组与中二叠下石盒子组,此处,主要ca质的长石石英砂岩,6号点位上是上石盒子,中二叠山西组与下二叠的分界点,此处出现了黑色的页岩和中粗粒的砂岩,同时,还有侏罗系的北票组岩石,此岩石具以下特点:沉积相为河床相的堆积,粒径大小相差不大,粒石的磨圆度相差很大,颗粒分选性很差,胶结物复杂。

  在7号点上,可见到侏罗系蓝旗组的安山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处于裂式喷发,岩被覆盖在北票组上,二者是角度不整合,此地层为最地层,此处为块状斜长角闪鞍山岩,其新鲜面为灰白色,挥发面为黄褐色。

  在8号点上见到的是马蹄岭垭口,在此处主要是越岭线的选择,一般在线形上为回头展线,而线长方面,垭口边坡大,垭口两侧岩体的稳定性、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取决于坡面与各种结构面的产状,空间组合的关系。

  此次实习所见到的地质情况,对公路和桥梁来说,是一个小结,此地地质构造比较全面,给出了工程建设中的不同处理方案。

  公路的修建首先就是选线,影响公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如沿溪线的选定,沿溪线是沿着河岸布置的路线,其路线走向明确,以河谷方向为指导方向,河两岸地势平缓,纵坡较小,常被洪水侵蚀,防护工程较多,沿河布线跨支沟的人工构造物较多,沿河两岸有较复杂和不良地质地段,当河谷较窄时,路线绕避的余地小等问题时,应合理布局,考虑以下几点:根据资源开发的需要选岸,路线选在谷底宽阔,支沟少,地质条件较好,且有连续适宜布线的台地一岸,尽可能选在阳坡和迎风的一岸,尽量选在乡镇多,居民点密的一岸,其次路线高度的选择应考虑在不受洪水淹没和破坏的前提下,路线高度通常有低线位和高线位两种情况。

  越岭线的选定也是公路建设中的一大内容,越岭线需要克服很大高度,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所以越岭线的主要矛盾就是垭口高度和路线纵坡间的矛盾,在马蹄岭采用的“s”形路线就很好的克服了高差大这一问题。

  在山间修建傍河公路时,应注意岩体的稳定性,当地的年降水量及各种自然因素,岩体自身的稳定性,这些是山体是否滑坡崩塌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岩石与水作用后的稳定性,有的岩石亲水力强,作用后失去了原有的属性,而产生滑坡、崩塌现象,即应考虑到山体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设防护墙,是否该远离此山体而筑路。

  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让我充分的认识到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及社会实践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5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2、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工具:罗盘仪、地质锤等

  实习时间:

  11月22日至11月23日

  实习内容:

  1、认识三峡库区的基本地貌、岩层的产状(用罗盘仪进行测量)以及岩石的特征。

  2、实地了解三峡库区的山体、河流的一些特征。

  3、观察并学习如何对库区的边坡进行治理。

  4、了解库区的一些滑坡,掌握滑坡的形成原因及类型。

  5、观察并学习链子崖危岩体的特征及其所造成的一些影响。

  实习具体情况及内容:

  1、观测岩层

  其中包括观察岩石的类型和特征,观测岩层的产状(测量是用罗盘仪)。

  1.1岩石种类及岩层产状的一些概念

  在课本上我们学到了岩石的类型有三种,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原有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当其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在野外工作中可以只测量岩层的倾向和倾角,走向可以根据前两者算出。

  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称为走向,倾向是指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的方向,而倾角即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也水平所夹的最大锐角,也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

  1.2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在测量岩层产状之前老师给我们仔细讲解了几遍如何使用罗盘仪进行测量岩层的产状。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再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1.3所见岩石

  1.3.1页岩

  在路旁我们看到的首先是页岩,页岩在形成过程中有颗粒大的和颗粒小的,颗粒大的页岩较颗粒小的页岩的抗风化能力强,颗粒小的页岩用地质锤很容易敲碎,可见其抗风化能力很弱,现在已经风化的很厉害了。

  而颗粒大的页岩我们可以看到其现在还保存的很好。

  页岩是沉积岩,我们可以看到它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1.3.2砂岩

  在离我们比较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大块砂岩位居一块地中间,我们不方便测其岩层产状,但老师这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野外考察中可以根据某一岩层来推测另外的岩层。

  于是我们向路的前方看去果然在落边看到了与那块砂岩产状一样的另外的砂岩。

  于是我们赶紧拿出罗盘仪对其岩层产状进行测量。

  最后测得其倾向是255°,倾角是30°

  1.3.3石灰岩

  用罗盘仪测得我们看到的石灰岩的岩层层面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5°,节理面的产状是倾向为65°,倾角为90°。

  用地质锤敲打石灰岩,可以看到其中的矿物有方解石。

  1.4褶皱构造

  我们看到了两处褶皱构造,一处褶皱是页岩的背斜构造,两侧岩层都是页岩,则此褶皱的抗风化能力弱,用地质锤很容易将其敲碎,两侧岩层的倾向是250°,倾角是50°如右图所示。

  另一处褶皱是辉岩的向斜构造,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弯曲的形状,而且是非常有层理的。

  其风化程度是强风化。

  用罗盘仪测得两测岩层即辉岩的产状知其倾向是240°倾角是30°。

  其素描图如右图方框内所示。

  1.5断层构造

  在路旁我们还发现了一处断层构造,从书本上我们可以知道,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称为断层。

  而我们发现的断层,它的上下盘是砂岩,破碎带是由页岩组成的。

  如右图所示。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上盘受下盘牵引,下盘对上盘的冲力。

  用罗盘仪测的上盘岩层的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0°,下盘岩层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5°,破碎带岩层的产状和上盘岩层的产状相同。

  实习感言

  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在野外考察时该如何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产状,如何认识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对三峡库区也有了更多的更好的了解。

  能够学着理论联系实际,并从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以及和别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收获甚多,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像这样的机会。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6

  地点:XX市XX县东汤峪

、实习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实习内容:

  地质概况: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7

  实习目的:现场观察地形地貌,认识、分析地质现象,学习地质罗盘仪的实际操作与运用;了解大柳树的地质条件。指导老师:XXX

  在老师精心安排下,10级水利水电、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全体同学于20xx年11月17日前往大柳树工程坝址进行了实习,全程共12小时,同学们认真的听了老师的讲解。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收获颇多。

  首先,在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我们来到了黑山,之所以称之为黑山,是因为山体岩质原因,岩石呈淡黑色;在黑山的冰沟沟口下车后,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实习之旅。

  我们的实习沿着冰沟一路走一路进行,第一站,是一个地质断层,该断层新老层分别为白垩纪和寒武纪岩层。具有很明显的区别。

  老师为我们具体、详细的讲解了其中包含的知识,并就怎么区分认识做了详细说明。同学们也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接下来,我们现场学习了产状、褶皱山以及褶皱类型等地质地貌有关的知识。途中,还见到了部分残破的明长城,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

  最后一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转褶皱,现象十分明显,老师还就此做了现场考察,提问同学们对于课本、讲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实习现场气氛活跃,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许多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现场学习了地质罗盘仪的认识和使用,同学们立刻在现场进行了实际操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地质罗盘仪的用途与用法。

  经过简单的休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原路返回,在狭长的山谷里排成了一条由人做成的大龙,尽显龙的传人的雄风,特长。

  同学们你追我赶,在返回的途中进行了体力的较量,你比他强,还有人比你更强。丰富了同学们课外生活,进行了体能锻炼,可以说是一举而多得。整个过程耗时两个多小时,虽然有些累,但同学们都显得很开心,很激动。

  接下来,我们乘车继续前进,来到了大柳树工程坝址的河岸边。许多同学都对此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有我们的母亲河,即使没有壮阔的奔腾声音,没有小桥流水的温馨浪漫,也没有清澈见底的美丽。有的只是浑浊的黄河水依旧如初的流淌。但同学们还是很开心,在河边拍照留念、打水漂。显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热爱山河和勃勃生机。

  在这里,老师拿出了该地的地质图纸,就西部大开发建设性工程大柳树工程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为同学们说明为什么会选这里作为坝址,选这里作坝址的后果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在就业素质方面要求,要求

  我们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应该进行拓展,延伸就业范围,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用武之地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什么也不会还只图享受的无用之人。

  最后,老是留给同学们一些自由时间,同学们有的去爬山,有的在河边拍照,还有些同学和老师就此次实习进行了探讨。之后,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开始返航,虽然很累,但是在车上,同学们还是很有活力。在车上,有打牌的,有聊天的,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当然,也有睡觉的,比如说我,一上车就开始犯困了,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就这样,为我们的实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一次实习中,我学会了很多,不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当中,包括各个方面,如就业、生活、学习等。

  首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讲了我们专业及同行同学所学的专业的就业方向,前景等,让我们想了很多。首先,就业,不等于在专业方向挑一个岗位去打拼,就业是在一个岗位上不懈的学习,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这还不够,还要学习相关、相邻行业所需求的知识,让自己的就业硬件得到充实。其次,在就业的态度上,我们也需要重视,不能因为自己在学校学习了一些课本知识,就自傲、自以为是,应当放下所谓的傲骨,虚心的向前辈学习,向最基层的长辈们学习。

  拿老师讲的实力来说,比如国外的一些工程队,在技术与设备上,他们毫无疑问的领先我们很多。但是在前些年,国内一些工程进行国际招标,他们以绝对的优势拿下了工程项目。但是后来,他们不得不因失败而赔偿退标。不是他们的技术与设备出问题了,而是因为他们一贯的施工条件、地质状况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出入,导致他们无法顺利完成工程作业。同样,国内的工程队之所以能完成并且提前竣工,是因为对当地的地质状况认知超过了先进国家的工程队,并且他们还向当地的土著居民进行了了解,加重了施工的有利方向的砝码。

  这个事实为我们说明,成功的要素,不是只在于知识的先进、技术的高超、设备的精良,还和对事物的认知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告诫我们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埋头苦学而

  不问是非,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的、正确的学习,并且虚心的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多方面的了解,多方面的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就业提供最好的硬件。

  其次,在身体素质方面,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总共在山中行走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中,老师在前面讲解,我们在后面走,可是理应年轻力壮的我们,竟然跟不上老师的步伐。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我们却很少在意这一方面。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虽然现在处在和平时期,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但是身体的.事还是很重要的。无论在任何岗位,都需要我们有一个足够健康的身体来支撑我们完成各种工作任务,不管是轻是重,总需要我们有一定的体力才行,而我们现在的状况很是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都在关注就业等等问题,从而忽视了身体的锻炼,导致了身体素质的日益下降,总体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先不说是否会有突发事件需要我们向革命先辈们一样,扛枪上战场,就我们的工作而言,很有可能需要我们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地质勘测等,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了以后的工作做好在各种环境中都不会垮掉的准备。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将锻炼身体完全抛之脑后,只注重课本知识而不注重身体。教育机构也应当将这个问题稍加关注,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的。

  不能将革命的本钱置之不理。

  在学习方面,总的来说需要我们注意的有两点。第一,对于课本知识,我们学的还不够扎实。只是随着老师在听课,而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加进去。也就是说对于课本知识,我们只停留在只知其一的层面上。对此,我们应该在学习态度上加以改观。不要只是在课堂上去汲取片面的知识。在课后,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下相关的只是,要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且,在相关方面,要去探索,不能局限在课本中,要把思维发散出去,积极探索,这样才有创新理念的诞生。否则,我们仅仅是沿着别人走过的路一成不变的走下去。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消极意义。这不是我们对于人才的最终追求。因此,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让学生真正的从书本中走出来,投身实践当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磨砺出自己的理论体系,成为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意义的知识分子。

  第二,在课外知识上,我们缺乏还是很严重的。对于一些前沿知识、延伸理论,几乎是零了解。这对于飞速发展的社会而言,造就的知识分子,是停留在前沿之前的知识分子,说难听点就是不合格的知识分子,不能直接拉出来独当一面。仅仅是比非专业人多了一丁点的过去式的知识,已然不能直接投入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队伍中,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从学校出来就能上到岗位上出力呢?因为我们学得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各个领域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只有对自己所学专业有认识。如今的形式,已经要求我们在各个领域内都有了解才行,所以,我们要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小全能”,成为现代化需要的生力军。

  总之,在这次实习中,同学们多多少少都有所收获。而这些收获,对于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对于人才的塑造也是有利的。所以,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习,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不足,能够及时的做出改正。力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充满“战斗力”的知识分子,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生力军”。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8

  一、实习地点

  xx市xx区xx水库。

  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

  xx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xx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xx,库容为xx,兴利库容为xx,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xx,顶宽x,最大坝高xx。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xx,宽xx。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xx。水库在xx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xx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xx,人口xx。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x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x级,临时建筑物为x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x年一遇设计,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xx年一遇设计。“十一五”期间计划对xx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xx万m3,石方x万m3,混凝土x万m3,计划总投资xx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xx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9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地点:西安市蓝田县东汤峪

  一、实习概况:

  20xx年xx月xx日,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三、实习内容

  地质概况: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20°)或近于共轴叠加,形成较开阔的弯滑褶皱,产生S2折劈理,为加里东期变形。

  1、秦岭北坡山前断裂观测点

  断层面走向时而北东,时而北西。实测断层面产状,测量构造透镜体、构造角砾的大小;观察断层内出露的辉长岩强烈破碎带。

  2、参观汤峪温泉和河流阶地

  汤峪温泉的`特征:

  汤峪温泉的出露温度为48—58.7℃(中温)。汤峪温泉水是经过下渗、加热、上升的循环大气降水,温泉水出自一个PH值约为8.5,温度约为87℃的深部热储。温泉水在其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混入了一些较浅部的水和潜水,混入比例随季节变化。在汤峪,降水分配主要集中于七至十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56.6℅),最高值多出现在九月份。这段时间中,由于温泉水在上升过程中混入的浅部水和潜水有所增加,使得温泉水的温度较平常偏低,温泉水中比浅部水和潜水中浓度较高的化学元素浓度也较平常偏低。因此,汤峪温泉的出露温度在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汤峪温泉形成条件:

  (1)允许冷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下渗的适当岩层;

  (2)加热下渗冷水的热源;

  (3)足够可供利用的补给水;

  (4)使冷水加热的足够时间以及足够大的热交换面;

  (5)热水返回地表的通道。这些条件大多由本区构造提供。

  汤峪温泉的形成条件几乎都受构造控制。汤峪温泉水来自大气降水,补给区主要为出露于南边的秦岭,由于补给区较大,降水也较为丰富,因而汤峪温泉有较为充足的补给源。大气降水沿连通性较好的裂隙下渗,并汇入深大断裂向更深处渗入,下渗过程中,水的矿化度与温度都会有所改变,在下降到深断裂某一深度,下渗到这里的水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大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面与围岩进行相互作用,它不断改变自身的矿化度和温度,最后与岩石达到物理化学平衡,其平衡温度为87℃左右,PH值为8.5左右,其矿化度的增高来源于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反应,温度的增高来源于与岩石的热交换,而使岩石获得较高温度的热源是稍高于正常热流值的深部热流产生的热量。经历以上过程的水,最后上升出露于地表成为泉。汤峪温泉的出露依赖于热异常及活断层交汇带与低地势在垂直方向上的重叠,即北东向和北西向山前断裂与隐伏断层F4交汇带与低地势位置的结合。这就是汤峪温泉的形成模式,它明显受活断层控制。

  3、山前断裂—汤峪水库大坝路线观测

  ㈠宽坪群变质岩及原岩恢复

  ①首先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然后老师讲解副变质岩概念,我们认识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②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绿片岩、角闪石片岩、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等,老师讲解正变质岩概念后,我们认识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4、剖面

  剖面的集中矿物组成:

  辉长岩岩体:辉长岩岩体,是在张性空间中侵入,有片理化、弱蚀变,辉石含量60%左右,斜长石含量30-40%,无石英或极少,岩石呈深灰色,中-粗粒结构,灰白色斜长石和黑色粒状辉石都成近等轴状它形粒状相间分布,块状构造,粗粒辉石两组解理近于直交。

  斜长角闪岩:流变构造、同斜紧闭褶皱发育,轴面和片理近于平行,长英质变质分异,暗色、浅色矿物分别集中到一起,石英脉和花岗质岩脉发育,有弯曲、石香肠化和透镜体化,斜长角闪岩中还夹有云母片岩。 花岗岩:出露较宽,岩石呈肉红色,具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结构,主要矿物长石、石英和云母,局部可见由混合岩化形成的眼球状花岗岩,石英呈拔丝状,斜长石呈(似)眼球状,有旋转碎斑,具粗糜棱岩化。 小褶皱特 征: 宽坪群变质岩系中小褶皱特别发育,主要是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面理置换,存在同一方向的两期面理,早期面理透入性好。斜长角闪岩中的石英脉随面理褶皱,明显地呈现出背、向形特点。该区褶皱为多期叠加而成,斜长角闪岩中出现两期花岗岩脉,早期花岗质脉呈倒转褶皱弯曲,晚期花岗质脉没有倒转,两期褶皱近于平行。 四、实习总结: 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听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 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构造、岩石产状的判断与测量,老师还详细的向我们演示了根据层面构造判断断层形成情况,并且通过对已有地质图阅读及应用的讲解,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0

  ~海阳地区,鲁中南地区的断陷盆地内也有分布,与下伏的上侏罗统地层及上复的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下统青山组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厚度1089~6007米。上统王氏组为页岩、砂岩、砂砾岩、砾岩,厚度1196~6681米。

  (一)、鲁西地层分区

  1. 下白垩统青山组(k1q)

  青山组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的蒙阴、平邑、莱芜、邹平、临朐、沂源等盆地中及沂沭河流域的郯城、莒县、沂水、安丘等地,其中以蒙阴盆地发育较好。

  青山组以中基性岩为主,火山岩系发育。按岩性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火山角砾岩、火山 集块岩、火山角砾凝灰岩及砾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分水岭组呈假整合接触。

  第二段:在蒙阴地区由凝灰岩与粉砂岩互层组成,上部及下部粒度粗,中部细,为青山组的重要层段。

  第三段:由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夹安山岩、玄武岩组成。

  2. 上白垩统王氏组(k1w)

  王氏组分布于临朐、马站、莒县、安丘等地。

  王氏组按岩性分为三段:

  第一段:以紫红色、灰绿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凝灰质砂砾岩为主,间夹页岩、粉砂岩,属河流相,局部属洪积相沉积,厚42m。

  第二段: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黑色及紫色页岩、砂岩为主,属河湖相及湖相沉积,厚500—1600m。

  第三段:主要为灰紫、灰黄、灰绿色的`砂砾岩,属河流相沉积,厚300—500m。

  (二)、鲁东地层分区

  鲁东地区也分为下白垩统青山组(k1q)、上白垩统王氏组(k1w)。

  1. 下白垩统青山组(k1q)

  青山组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区的诸城、胶州、即墨、莱西、莱阳等地,尤以诸城、莱阳一带出露良好,心得体会《工程地质实习心得》。按岩性分为三段:

  第一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集块角砾岩等,厚度1000—3700m。

  第二段:主要以流纹质角砾岩为主,厚度400—2840m。

  第三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厚度260—1340m。

  2.上白垩统王氏组(k1w)

  王氏组主要分布于诸城、莱阳等地。王氏组按岩性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棕红色、灰绿色及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砾岩组成,属河流相沉积,厚274—827m。

  第二段:由棕红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砾岩组成,属河流、浅湖交互相沉积,厚527—1389m。

  第三段:上部由灰色、灰绿色及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下部由棕红色、灰色砾岩及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属河流相及牛轭湖相沉积,厚369—1457m。

  第五节 新生界

  新生界除缺失古新统地层外发育均比较齐全,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区及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地层的分布和岩相受构造及古地理控制较为明显,以陆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近年来在济阳坳陷中发现海相沉积夹层。

  一、 第三系

  山东省第三系地层十分发育,全省三个地层区均有出露。

  (一)下第三系

  1. 鲁西地层分区

  本区下第三系十分发育,分布在蒙阴、平邑、泰莱、汶口、肥城等盆地中。

  1923年将新泰官庄附近的一套红色砂岩命名为官庄组(e2-3g)。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粘土岩,中段夹泥灰岩,厚度1545~2386米。

  2. 鲁东地层分区

  下第三系仅发育黄县组,分布于胶东半岛的黄县(今为龙口)一带。

  黄县组是一套含煤岩系,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煤、油页岩、泥质灰岩组成,最厚可达1600m。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1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地处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境内,总面积64.50km2。分为黄金海岸景区、东部景区和城头山景区三大部分。黄金海岸的阳光沙滩,东部景区的沉积构造遗迹,城山头的海蚀地貌等,是一座以海岸带地质和海蚀地貌为主,以层型剖面、古生物化石和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景观为辅,与海洋生命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一座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的瑰丽憩园。

  公园浓缩了28亿年以来的地质演变历程,古老沉积地层历经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变迁,又经千万年海蚀作用的精雕细琢,在延绵3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丰富多彩的奇石景观。大连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之下,经过5—10亿年震旦纪、寒武纪的地层变换,形成了长达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整个地质公园以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山水为主体,同时包括了岩深地貌、黄渤海两海岸的海蚀地貌、构造景观、完美的古生物化石、上寒武系层型剖面、各种沉积构造等地质遗迹,是一个集多种地质遗迹资源并存,震积岩:是岩石在未固结前,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半凝固的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喷泥、冒水)而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液化脉,后期这些细脉被方解石充填而形成的。金石滩石灰岩中密集而紊乱分布的.方解石细脉是最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它是6.5亿年前远古地震的真实记录,是国内外地层对比的重要层位。

  在大约6.5亿年前,由于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发地震,带来海啸,它形成了波长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陆地,反复多次,把尚未固结的岩石,震的纹理紊乱,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震积岩遗迹。恐龙探海在地质学上称为海蚀拱桥,又称海蚀穹,是基岩海岸的一种典型海蚀地貌形态。常见于海岸岬角处,岬角的岩石两侧因海蚀作用强烈,先期形成了海蚀洞,最后两侧被蚀穿而贯通,造就了外形上酷似拱桥的地质景观。强烈的风化作用使这处海蚀拱桥更象一一只正在吸水的恐龙! 阿拉伯城堡(海蚀方山地貌)构成这里的岩石是薄层灰岩,形成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由于水平岩层被垂向节理切割,在海蚀作用下形成状如阿拉伯城堡的方山地貌。情人湾:情侣石 海蚀洞穴,是海水沿着岩层的节理裂隙面等薄弱部位侵蚀形成。

  将军石从海蚀地貌形态上来看他属于海蚀柱。它是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 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大连电视台台标地质形态上属于褶皱,这处体量巨大、保存完好的岩层剖面是典型的褶皱。因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大连电视台台标而得名,褶皱是在岩石固结后由于构造作用产生的一种次生构造,由于挤压应力使岩层产生波状弯曲,是一种未丧失岩层连续性的塑性变形.狐仙洞是一处典型的构造裂隙。其下方还有一个淡水的泉眼,在海边有淡水的泉眼为狐仙洞增添了神奇色彩。 虎啸崖象形石,构成虎头的岩石中,发育了两组垂直节理,风化作用首先沿着节理这个构造薄弱面进行,加上砂岩自身的球状风化,二者的共同作用,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虎啸崖景观。金蛙峰形成于距今5.4亿年早寒武世的典型萨布哈环境,岩性多为白云质粉砂岩,夹有膏盐沉积,干旱炎热的氧化环境造成了岩石以红色为主,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地貌上属于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从特定的角度看就象金蛙啸天。

  实习感受:

  通过这次工程地质实习,使我深深感受到地质学的现实意义。通过亲身勘查,是我对将来要从事的这一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一个短短的下午,我们一直沿着海岸线行走,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累,但当我们看到沿途中的岩石以及各种地质地貌时,我们的好奇心一下子驱散了疲惫,我们都认真投入到实习当中,仔细听导游的解说,对地质学中的三大岩类有了初步整体的认识,对岩层产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军石的痴情,恐龙探海的雄伟,情人湾的诗情画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意境中,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但我也有点遗憾,我们没能够用到一定的仪器设备去勘察该地区的地质,同时如果能够使用一些化学试剂来鉴定各种岩石,我相信我们的实习会更有趣。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这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2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xx。

  第二天上午xx。

  下午xx。

  第三天上午xx。

  下午xx。

  第四天xx。

  下午xx。

  第五天xx。

  下午xx。

  第六天xx。

  三、任务完成情况

  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3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

  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三、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

  四、庐山及其概况:

  庐山,雄峙于长江南岸,兀立于鄱阳湖西北。庐山、长江、鄱阳湖三位一体的奇妙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庐山称为“地垒式断块山”。它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展史,它记录了地球的地壳演变史,它承载过地球曾发生的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巨变。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 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

  (一)秀峰龙潭

  20xx年4月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整个实习的第一站——秀峰龙潭。

  老师告诉我们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青玉峡,它是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 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 三 ) 海汇镇水库

  4月21号,也就是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海汇镇水库,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在水的冲击下,下游的石头粒径都比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细砂状分布。

  继续向前,入口处的一块大岩石,能看到变质岩(花岗片麻岩的一种)、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分有几种:

  a. 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

  (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

  (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

  (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b.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c.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 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 ).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 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d.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e.新鲜岩石:

  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 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

  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我们在此处所测的一处的数据如下:一处的地质产状的测量结果如下:倾向:124.5° 倾角14° 走向29°

  ( 四 ). 三叠泉

  实习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三叠泉,我们到售票点的时候天下雨了,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点点麻烦,但我们都想看看三叠泉到底是怎样的,因而大家依然很兴奋。刚进大门大门不久,也就是三叠泉的入口处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右边有一座很特别的山,岩石是一层一层的,而且层与层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沉积岩。我们还了解到此处的岩石为石英砂岩,中间夹杂有云母夹层,其的形成是由泥岩变质而成。老师告诉我们在庐山的褶皱中,左边向斜延伸至三叠泉,背斜部分缺失,延伸至鄱阳湖底。

  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当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加强护坡来程度的避免危害发生。

  随后我们继续往上走,爬了好久终于来到了三叠泉。三叠泉它位于五老峰下部,我们看到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据了解它落差共155米,看起来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在此处我们又了解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 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 三叠泉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它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非常非常的美!

  ( 五 ).狮子洞

  最后一天我们驱车来到狮子洞,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 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 + + hco3-

  caco3==ca2+ +co2+ 3

  caco3+h2o+co2 ====ca2+ + 2hco-- 3

  由于h +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2+ 3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 3形成 ca(hco 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 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六). 隘口马头山庄

  最后一程我们来到了隘口马头山庄,这里以前是一个采石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座背斜山,背斜山也就是与背斜构造相一致的山。在褶皱构造地区,地貌发育的初期背斜部位尚未经受明显的侵蚀破坏,形成背斜山。其山脊位置和背斜轴相当,两坡岩层向外倾斜。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还了解到褶皱的背斜情况,在那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 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因此处的倾角大于45?,因此为冲断层。下盘挤压,上盘相对上升而形成。

  实习总结: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告别了庐山之旅,期末也快来临了,大家又忙碌了起来。这次的实习让我们在快乐轻松、人杰地灵、山水如画的环境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都无法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并且亲手测定了岩石的走向,倾角和倾向,加深了对各种地质作用的理解,看到了很多地质构造,而且了解到三大岩石的种类,结构,形状及产状;看到了三大岩石的一部分类型,比如变质岩的石灰岩,和沉积岩等。了解到了各种地质构造对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影响,也对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认识。

  这次实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课堂内的专业理论和课堂外的真实情况,既锻练了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获益甚多。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4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洞山,罗山,茅仙洞和凤阳韭山洞进行地质实习。目的是让我们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的影响得到初步的理解。我和马纪伦,陈亮,陈文亮,任扬扬一组

  路线一 洞山

  实习内容:

  1.观察洞山地区的岩石、地层和古生物,了解其沉积环境;

  2.练习罗盘的使用,测量岩层产状;

  3.了解洞山地区的构造特征。

  7月8日,我们的第一站是淮南洞山。洞山游园是舜耕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脉横亘在市区,东西走向

  早上8点,我们就在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门口集合。老师简单的交代了一下今天的实习路线和目的,并且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罗盘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罗盘有两套测量系统,其中5、6、7为垂直测量系统,用于岩石倾角,山坡

  坡角等。其余全为水平测量系统,用于水平方向的定向、定位测量。

  罗盘使用前,首先要校正磁偏角,否则在工作中要出大问题。

  淮南地区磁偏角为偏西4°。校正时可以用罗盘配备小钥匙或刀片,旋转罗盘外壳合页旁的手动螺旋,让水平刻度盘逆时针旋转4°,即以356°对准刻度盘上方正北标志点即可定向要确定自己所在位置位于已知标志物(树、房屋、山顶等)的什么方向时,具体操作如下:1)手持罗盘至腰部,打开并将瞄准砚板大致对准标志物;2)将罗盘保持水平;3)活动反光镜,让标志物影像出现在反光镜中;4)上下活动瞄准砚板,使之也出现在反光镜中;5)在保持罗盘水平的情况下,转动罗盘,使标志物、砚板和反光镜中线位于一条直线;6)读南针(缠有铜丝者)所指度数,就是所在地方位。

  若测量标志物在自己所在点的方位时,只要读北针数据就行了。

  方位的计量数据来自地理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几何坐标系明显不同,它以纵轴正北方向为0°,顺时针方向计量,东为90°,南180°,西270°。依次可划分为北东(NE)、东南(ES)、南西(SW)、西北(WN)四个象限。二者可以换算。例如E30°S,读作“东偏南30°”,实际为120°方向;260°可以标志为W10°S。学习者可自己画图并练习换算,以熟悉地理坐标系。

  定位某些重要的观察点,除了地质内容的观察和描述,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定位测量。具体方法是:选择两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标志,利用前面定向的测量方法确定观察点在标志物的方位,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带有地形图,选出地形图上标记的实际标志物,二个、三个均可。取得数据后作图:⑴以标志物为原点,建立地理坐标系,其方向应与地形图一致;⑵将测量的方位数据分别用直线表示出来;⑶两条直线交会处应是观察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如果测了三个数据,三条直线交成一点,说明测量数据是准确的,如若交成三角形,说明测量有误差,三角形大小意味着误差大小。观察点应位于三角形中心。误差过大时,须重测。

  岩层产状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

  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

  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

  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

  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记录形式如下:如记做90°∠45°,其中90°为倾向,∠45°为倾角。在平面地质图上标记为┰45°,其中长线为走向,短线为倾向,45°为倾角。长、短线的方向参照地理坐标系作出。从中一眼即可看出:走向东西,倾向南。

  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就出发了。从新建成的洞山隧道穿过,走了大概一个小时15分钟的路程,我们到了第一个观测点,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属于四顶山组。岩性特征:岩性以中—厚层含叠层石白云岩为主,自下而上可分三段。一段:灰白、粉红及粉灰色中厚—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含叠层石I.等;二段:下部灰、灰黄色中厚含豆状燧石硅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底部夹石英砂岩透镜体,上部粉红、灰紫色薄层含泥质的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及钙质粉砂岩,含叠层石:Linellaf.及微古植物L.等;三段:为浅灰、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及条带白云岩,含叠层石G等及微古植物等。本组底部以灰白色含叠层石白云岩与下伏九里桥组分界,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上覆为下寒武统假整合覆盖。主要分布在安徽淮南、凤阳山区及霍丘一带。厚度变化在274—321m之间。

  路线二罗山

  实习内容:

  1.观察舜耕山断层;

  2.了解组成罗山山体的岩石和地层;

  3.观察“淮南虫”的产出层位,认识叠层石,了解寒武纪前的生物特征;

  4.观察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

  5.认识岩石风化剖面,了解土壤的形成。

  7月9日,我们按计划到了罗山。早上8点,大家在罗山油库门口集合。

  在罗山南侧山余家村北小山岗上,有一个完整的风化剖面(图4—1),自上而下:

  A.土壤层:灰褐色,植被茂盛,厚5—25cm。

  B.淋滤层: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富含Fe3+,板结成块状,垂直

  节理发育,厚10—50cm。

  C.半风化层:土黄色,暗色矿物已风化,岩石结构尚保存,但已疏松。

  D.基岩层:深灰色,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闪斜长片麻岩。

  基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风化过程中在H2O、O2、CO2等作用下,矿物被分解,K+、Na+、Ca2+、Mg2+等被淋滤,Al3+、Fe3+不活跃组分残留原地,分别形成粘土矿物和氧化物。如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

  候带,粘土矿物、或图4—1山余家风化剖面

  铁的氧化物会进一步被水解,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产,是提炼铝、铁等金属的重要原料。淮南地处温带,这种情况较难出现。

  沉积岩除了粘土岩,其它岩类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它们风化后,也会残余大量的粘土矿物。八公山、舜耕山的岩石缝隙中、凹地里都可以见到它们。

  风化作用可以形成许多有用矿产,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土壤资源,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程。1cm厚的粘土层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年,但一阵风,一场洪水就让它们消失。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的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还在使它不断减少。究其原因,还是人类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致。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已是刻不容缓,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何以为生?

  地层中的古风化面常常当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标志,它们代表岩层由沉积转变为风化侵蚀的过程,造成了地层缺失和不连续,多被解释为地壳上升的结果。如淮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之间的铝土岩和褐铁矿层,就是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整体上升,经历了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的长期侵蚀风化的产物,直到晚石炭世才开始接受沉积,形成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

  路线四 茅仙洞——韭山洞

  实习内容:

  1.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2.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7月10日,由于今天的实习地点较远,我们在早上7点就集合出发了,乘车先到了凤台茅仙洞。目的是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的原始长度。一一九四年南宋时期,黄河在河南省原阳县决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演绎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在西部凤台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万年、几十万年以后,茅仙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如图4—3),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

  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为细砂。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

  上午十点,我们从茅仙洞出发,经过快4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凤阳韭山洞。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陆地上重要的地质营力,不断改变地表形态。其形成的岩溶洞穴、石林等亦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岩溶陷落、滑坡、泥石流等。八十年代以来黄淮地区普遍发生的煤矿井筒破裂也和地下水有关,它们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韭山洞位于淮南市东南凤阳县宋集乡境内韭菜山。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

  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

  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将来,当我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将山体夷平。

  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淮南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这里紧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南方的溶洞一般以钟乳石为主,其特点可概括为娟秀、精巧、玲珑剔透。北方的溶洞则以石幔见长,具有宽阔、粗犷、险峻神奇等特点。韭山洞属典型的北方溶洞,以深、大、险、奇、古而著称。洞内景点绝大部分为石幔,辅之石笋、石柱、石钟乳,各呈其形,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越往前走,感觉湿度越大,溪水越多,快到出口处时,一段水路挡住了去路。原以为径直即可出洞,不曾想遇水而阻,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只见一叶小舟象箭似的驶了过来,我们乘上小船,船夫以手撑壁顶,逆水泛舟,行至数十米,露出光亮,靠岸之后,登上天洞,穿过石林,拾级而出洞口。

  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野外实习。在实习中,同学们顶着烈日,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实习任务,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在蚀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对我们的家乡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谢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实习机会,也谢谢老师给我们做的详细的讲解。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5

  1.实习目的

  复习和巩固课堂上学习过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断层、滑坡、裂隙、节理等地质现象的认识识别能力,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鉴别页岩、大理石、方解石等矿石和洪积物、坡积物、崩积物等岩层。初步了解水里水电工程勘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过现场对各种地质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合理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地的观察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

  2.实习任务

  在王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龙门山脉紫平铺水库附近的比较直观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断层、裂隙等并相互讨论询问得出较为完备妥当的处理措施。

  3.实习地点和过程

  本次实习为期两天,集中在20xx年12月28日和29日两天。其中,28日主要学习地质现象,29日主要到水库坝区近距离观察学习,掌握水利工程勘测和地质现象处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实习内容

  时间:20xx年12月28日 天气:晴 温度:1~110C 第一天的预定路线为:

  学校

  虹口山门(虹口)关凤沟白沙河口二王庙后门学校

  后因关凤沟山体滑坡,正在进行施工,不便进行教学,故改为深溪沟,调整后的观测点顺序依次为:

  虹口山门深溪沟深溪构大桥沙湾白沙河口拱桥处二王庙后山

  3.1.1虹口山门

  (1)水电站附近的地质条件

  入眼可见,闸门及其他导水挡水建筑构筑而成的饮水式水电站:其水源来自穿流而过的白沙河(是岷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其右坝肩下还有不可见隧洞用作泄洪冲沙等用途。右侧还布置有两条传送带,是将生产水泥的原料自动传送至拉法基水泥厂厂区通过高温煅烧来生产水泥。水电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峡谷。通过观察少许裸露在外的岩石并结合汪老师讲解,可以知道它们形成于泥盆纪和石炭纪,主要由灰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而水库地基是三叠系的含煤地层、砾岩和页岩,库区地形开阔,且两岸山体不对称。库区的基岩上覆盖着松散的坡积物,而河床上则覆盖着水流冲击而成的冲击物。

  (2)建筑物最佳位置比选问题

  a: 若建在上游峡谷处,则建筑物的体积变小,变矮,因而工程用于闸门的投资会减小;但由于引水线路置于松散的坡积物上,会导致引水线路的投资增加。 b:若建在峡谷尽头,则会导致同样水头下的库容减小,闸门变高相应的投资也会增加。

  综合考虑投资,收益和安全等因素,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坝址。

  (3)建坝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地质现状:库区靠近坝址位置为含煤地层,由水流冲击形成的松散层不厚,且主要由颗粒不大的砾岩和页岩构成,另坝肩和坝基下地基有节理存在 导致问题: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清理松散层,做一个整体底板,扩散基底压力,防止不均匀沉降。

  Ⅱ.坝肩和坝基的渗漏处理措施水平方向可用黏土经压实等处理后做隔水层;竖直方向可向下打钻机,再向钻孔内灌浆来堵洞,以防止渗漏。 Ⅲ.引水隧洞旧址处的含煤层瓦斯爆炸处理措施修建通风建筑,内设抽风机等,且严禁烟火(瓦斯浓度达8%遇明火可发生爆炸,而达40%~50%时将引起窒息)

  另,在运行发电过程中,发现右坝肩的松散体下游存在渗漏现象,且有加大趋势,相关人员立即采取了灌浆堵洞的防渗措施,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又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进行了二次防渗处理。

  3.1.2深溪沟(峡谷虹口漂流段)

  (1)岩层产状:入眼可见,河水水位较低,可见底,七、八月份的水位会比现今高两米左右。据王老师介绍,此处岩层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或三叠纪。观察裸露在外的河漫滩,可以发现主要由CaCO3构成的灰岩。新鲜的灰岩致密而坚硬,加盐酸会起气泡,在地层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峡谷,这也是深溪沟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观察可发现岩层的层面走向与河流走向角度较大,几乎垂直,因此深溪沟峡谷是横谷。再观察可发现层面上大下小,尖端指向老岩层,又可确定岩层存在泥裂现象。仔细观察,会发现岩石有浅灰、深灰。灰白三色,这都是灰页岩。灰页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新鲜的灰页岩质地坚硬,用榔头划动会起白痕,敲击其边角溅起碎星、脆性大。砂岩、泥岩和页岩发生强烈错动,形成方解石脉;泥岩全风化形成软弱夹层;CaCO3的页岩、灰岩形成夹砂岩,这样的.岩层向上一直延伸到紫坪铺水库,一路观察,只看到溶孔溶系,未发现较大溶洞。且岩层的延续性不是特别好。

  根据岩溶形成的条件:a、可溶性岩石;b、岩石的裂隙性要足够高;c、水的溶蚀能力要足够大;d、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需满足要求。这里的前三个要求都以满足,但因为是静水,所以不满足第四个要求,因此不会渗漏。

  龙门山的飞来峰构造:上层是灰岩,下层是含煤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

  3.1.3深溪沟大桥

  岩层产状:横谷:延伸方向和层面方向夹角大于80度,近于垂直。适于修坝修桥。倾角小于300时,坝基和坝肩易在在上游的水推力下产生滑移,稳定性不够。而深溪沟大桥附近的裸露基岩是中到薄层状的灰岩,且倾角很陡,不易滑坡。形成了V型河谷。

  3.1.4沙湾

  此处主要是认识滑坡现象,我们站在白沙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进行观测。右侧的弧形小山体,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滑坡形成的。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2-10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1-06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5篇02-27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5篇)04-03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5篇)03-03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5篇02-22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5篇)11-20

【必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3篇04-18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2篇)11-27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汇编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