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 1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3.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凯洛夫
D.杜威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旧式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5.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划分角度是(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角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7.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A.加强德育
B.发展智力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健康第一
9.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0.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1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14.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素养?
17.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 )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0.“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
A.强度的特点
B.新异性的特点
C.变化的特点
D.对比的特点
21.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干扰属于(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22.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定势
24.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初学者调节自己的动作往往依靠( )
A.动觉控制
B.自动控制
C.视觉控制
D.他人控制
25.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
A.愤怒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26.构成成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的智力是( )
A.组合性智力
B.经验性智力
C.实用性智力
D.流体智力
27.厌恶疗法属于( )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28.研究发现,增加阿希(S.Asch)式实验情境的模糊性,则从众率就会( )
A.减低
B.增加
C.不变
D.难以确定
29.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非本质特征
30.在咨询会谈中,来访者进行自我揭示,咨询者给予点头、微笑等支持反应,来访者会倾向于进一步的自我揭示,这属于( )
A.正性惩罚
B.负性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32.一般来说,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同时形成的。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要说明顺从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4.简要分析遗忘的规律及主要原因。
35.简要说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 2
一、选择题
1.在教育日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
2.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劳动相结合
B.生产相结合
C.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3.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A.赫尔巴特
B.席勒
C.卢梭
D.孔子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旧的社会分工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5.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
A.机器大工业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机器大工业与社会主义制度
6.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课外体育锻炼
B.课间操
C.体育课
D.运动会
7.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8.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D.输送运动员
9.美育又可以叫( )
A.艺术教育
B.情感教育
C.审美教育
D.美学教育
二、辨析题
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三、简答题
1.体育有哪几方面的具体任务?
2.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3.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2.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 3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 )
A.政治素养
B.知识素质
C.能力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
A.辅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桥梁作用
D.决定作用
4.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5.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哪三门课程之中( )
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7.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校长
8.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6岁~11岁
B.7岁~12岁
C.11、12岁~14、15岁
D.12、13岁~15、16岁
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哪位教育家提倡恪守的信条(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鲁迅
D.叶圣陶
1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二、辨析题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2.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三、简答题
1.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职业道德修养?
四、论述题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 4
一、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2.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
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增强学生体质
B.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 )
A.学校的领导和办学体制
B.学校的规章制度
C.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D.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6.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 )
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
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过“产婆术”,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
8.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合作教学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
D.分组教学
9.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0.教学中,在每节课或学习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这种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参照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 5
一、选择题:
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称为( )
A.教育规律
B.教育法规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
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D.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3.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4.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6.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7.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牛产力发展水平
8.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废除受教育权性别和职业限制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9.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 )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
10.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 )
A.甄别与选拔
B.促进学生发展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改进教学过程
11.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的认识规律
B.遗忘的规律
C.学科的逻辑系统
D.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12.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发达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地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4.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生享有哪些权利?
1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答案
一、1.A2.B3.A4.C5.B6.C7.D8.C9.C10.A11.A12.D
二、答案要点:
13.错误或不全面。机器大工业生产只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并不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
14.错误或不准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的缺陷。
三、答案要点:
15.(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下列基本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劳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生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5)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健康权等其他权利。
17.(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表现在教师劳动目的的全面性和劳动任务的多样性;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2)连续性、广域性。教师劳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严格界限。
(3)长期性、间接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合格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四、答案要点:
18.(1)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①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愿望等。
②感知教材,形成表象。为了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
③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在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理解教材,领会理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③知识的巩固与保持。知识的巩固与保持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自如地运用知识,它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过程中专门的知识巩固工作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
⑤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2)结合实际分析论述。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03-11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预测试题02-21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03-01
教育学实习心得04-23
教育学习实习心得11-27
教育学专业就业前景07-27
心理教育学年工作计划05-15
特殊教育学校实习总结06-24
家庭教育学年工作计划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