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职场>实用文>调查报告>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09-22 23:22:3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八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八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我们对身边生活情况的观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我们发现: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研究。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96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发放以我们各地的同学为主,有广东省的,有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同学,大部分是在成都本地的同学当中所做的调查,且问卷基本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 .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600~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比较合理。600以下和1000以上的人数较少,其中600以下的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1000以上的主要来自城市。调查中发现,消费额受最大影响的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学生的消费额基本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同时,消费额又与学校所在地有一定的联系,同等家庭条件的学生在城市的消费普遍要比在郊区的学生的消费要高出100~200元。 2 .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400~5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

  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4 .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调查中表明,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我们的独立程度远不如国外大学生,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出去打工了,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5.课外兼职打工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打工挣钱的意向,但其中只有大约六成的学生有真正去打工的经历。其打工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以挣钱为目的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打工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由上边的问题中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都基本靠父母供给甚至是完全由父母承担。

  6.恋爱支出方面

  现在大学生恋爱是个普遍的现象,不过由于我们在理工科学校,男女比例差距较大, 所以恋爱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在其他综合性大学等男女比例较均衡的同学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双方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特别是男方在这一方面更加突出。同时,无论男女双方都表示恋爱后的消费明显增加,而且男方的消费增加额一般比女方多。

  7.消费心理方面

  我们觉得值得欣慰的是大学生的消费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63%的人消费都首先看质量,其次是价格,只看重品牌和潮流的人数只有不到10%,且10%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富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太大的偏颇,在消费中还是很理性的。

  8.理财意识和能力方面

  结果显示, 71% 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消费情况不合理,但是大家又一直让这种不合理存在下去,可见现在大学生对理财能力尚有相当的欠缺。

  四. 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 1000 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成都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五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 450 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 36 名女生中, 66 % 饮食费用在 40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 60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 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6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5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 .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调查中发现,有 近四成的人根本没有作过兼职,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或是为了挣零花钱,真正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想在经济方面独立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 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

  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七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

  1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

  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由于我们本身也属于大学生群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次调查研究难免有疏漏之处和一定的局限性,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标准、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条件达到所需的物质,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满足子女们的要求;有些家长整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生活,只能在经济上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难免对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小学生们产生刺激和误导作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批出手大方、满身名牌、追求享受攀比的小款爷、小公主。在热闹非凡的大超市里,孩子们大肆购物,家长在旁边忙不迭地付钱;在香气扑鼻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孩子们大啃鸡腿汉堡,家长们坐在一旁喝着矿泉水;在新潮的名牌运动休闲鞋帽商场里,孩子驻足不前,家长紧皱双眉;在富丽堂皇的饭店酒楼里,孩子过生日喝五吆六,家长跑前跑后这一幕幕情景发人深省,又令人担忧近期我们在扬州市区范围内,以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了解当代小学生的消费状况、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调查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x

  成员:xx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平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近60%)。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 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习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平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五)小学生的消费偏好特征明显

  当被问到有了零用钱时最爱做的事是什么,有60%以上的同学表示会进行储蓄,三分之一的同学会为自己添置图书或玩具,只有少数人会想买零食或者花钱出去玩。可见不少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财观念,也有自己的消费偏好。

  在同学过生日时,有62.5%以上的的同学会送一件自己或好朋友喜欢的物品作为礼物,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选择送书籍,有10%左右的同学会选择一顿美餐或零食。在过生日的形式上,60%以上的小学生都会邀请同学去肯德基等餐厅聚餐,有35%以上的同学会在生日这一天带蛋糕到班级庆祝,并向本班同学赠送学习用品或小礼物以作纪念,以送生日卡、唱生日歌等简单形式庆祝的同学只有不到5%。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摘要:在对贵阳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有以下特征:以认知(观念)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且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所启示的: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管齐下”,知行并重;情法并用;义利并举;自律与他律并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状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了解大学生道德实践情况,20xx年下半年,我们在贵阳四所高校展开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6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领域呈现的特质与差异,主要调查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范畴(道德认知、道德关系、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情况,试图揭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基本状况,了解认知对实践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情感、意志特别是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对策。

  一、认知与道德行为选择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正义感”、“责任感”、“良心”、“爱心”都在调查中得到不同程度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健康的。83%的受调查者表示想了解现代生活礼仪,92%的受调查者表明认同加强基础文明建设,说明了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观意愿。78%的同学希望建立一种真诚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对背后说风凉话84%的受调查者表示谴责。可以说,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伦理规范形成过程中,大学生既吸取了传统美德的营养,又突出了自主、竞争、公平意识、效率等时代特征。在道德实践领域大学生所体现的也正是一种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状态。

  在处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存在两个值得关注的倾向: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较大的行智差。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强,但道德行为能力不够强,认识能力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对“因个人喜好破坏宿舍整体环境”,能够容忍和很能理解的只占15%,而同样性质的“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大声喧哗”绝不会发生的只有44%。

  2、道德认知的模糊决定了道德实践的失范。当代大学生由于身处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书本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经常会产生矛盾心理,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导致了其行为的失范。比如“老师上课不关手机”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形象。但是持反对态度的只占33%,所以也只有29%的大学生绝不会在上课时接收手机或发短信息。对家长年底会到自己家里“活动”一事,26%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都这样”,或无所谓或支持,因此也就有20%的同学会或可能找关系入党,对于考试作弊,仅仅28%的同学认为是不道德行为,所以有11%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会可能会作弊。

  我们可以发现,认知与实践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发现,外部环境和其他条件对行为选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二、道德实践能力分析

  在“你和朋友在宿舍聚会,其他同学提醒声音太大”时,79%的同学会招呼声音小一些,17%的同学会致歉。当“同学家长或朋友远道而来,他恰不在”时,93%的同学会主动帮着找或陪着说话或带去吃饭。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占88%,同学生病主动关心护送到医院的占97%。99%的受调查者表示若果家庭贫困,会不买手机或节省使用。对集体活动热心参与的占到64%,而几乎所有同学近来都参与过社会捐助活动。

  概言之,当代大学生初步具备道德实践的主体行为能力,其道德行为既体现了传统美德,也融入了时代精神。

  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控能力是指自我调节与控制其行为的能力。自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生认识到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有违“良心”的事,会受不了理性的控制,“忍不住”去做;大学生认识到如何社会道德规范的,做了对社会或他人有好处的(比如见义勇为),却不一定去做。3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曾经骗过人至今想来还惭愧的事。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三个现象——随地乱扔果皮杂物,排队时插队,在教室内吃零食、喝饮料中,分别只有34%、26%、14%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绝不会发生。当发现有人斗殴时,4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选择“赶紧走开”。

  2、道德关系的调节能力较差。在调节与他人与集体的道德关系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的无所适从。如面对同学借款不还一事,“不支声,但一直记在心里”的有21%,“不好意思,不要了”占33%,“也向他借钱,也不还”的占4%,只有42%的表示“会主动找他要”。发现同学作弊,“很气愤,但不知所措”的占29%,“无所谓”的占61%,“私下要挟的”的也有7%。发现别人插队,55%的受调查者表示无可奈何,还有11%也会跟着插队。

  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而主要来自他们每天经历的充满着丰富细节的生活,学生的道德困惑主要来自对生活细节(有时是极细小的生活细节)的体验,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源于不断地克服这些道德困惑”。

  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正确指导。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学生在调解道德关系时不懂得如何“对话”,如何发挥机智解决“冲突”。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思考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重视对大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深入大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如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困难、人际矛盾、素质拓展、就业创业等,帮助大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和道德困惑,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正确指导学生个体如何成才,增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体验和生活经验。这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 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以便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调查对象是黄遵宪纪念中学初一6个班的同学,总共235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然后将卷子回收,统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

  ,初一阶段的学生42%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8%,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5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93%,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59%,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6% 。

  2、分析: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四、建议

  1、学校教育方面:

  (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方面:

  (1)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生理发生许多变化,心里也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把目标转向自己。从外貌,性格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内心世界,都要自我审视。往往崇拜偶像,如电影,体育,歌坛明星。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3)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有尊重理解的氛围,父母与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3、学生自身方面:

  (1)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3)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的努力!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

  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

  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查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

  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到浅阅读时代。

  三、出现浅阅读的原因

  1、进行“浅阅读”是缓解无聊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为闲聊的笑料。 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小罗说道:“现在女大学生们都喜欢看《瑞丽》《昕薇》这样的时尚杂志,平时上网多是浏览娱乐新闻和网站论坛,的确不严肃,但读来十分有趣,大家都爱看。”

  2、没有时间进行“深”阅读,只好“浅”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就业问题也是压在大学生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考几个证书,英语过几级,要做多少兼职,似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好书。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这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及专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3、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让人费解,不得已放弃。目前大学生扎堆看小说的势头很强。我们在走访大学图书馆时发现,许多流行小说已被翻阅得十分陈旧,而不少学术性著作却有八成新。为何少人读?大学生感叹,上课所用的课本就已经够枯燥了,怎么还敢碰更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

  4、学校没有读名著的氛围。如今信息蜂涌,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针对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无法静下心喝着午后茶翻看传统的名著。 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知识型的,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语上花大力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忙于准备各种证件考试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一系列现实因素作用下,哪还有工夫安心读“经典”呢?

  四、浅阅读带来的危害

  浅阅读是对经典作品的轻视与亵渎,浅阅读的读书方式会导致读者思维的钝化;浅阅读对青少年的个性培养不利 ;浅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浅阅读的困境?

  1、从社会方面来说。

  ⑴出版人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对此,出版人要有正确的认识。

  ⑵出版社的编辑在搞选题策划时,要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杜绝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出版行为。要有明确的出书思路,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左右,搞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要努力在创造性上下功夫,通过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质的精品。

  ⑶大力宣扬先进文化,拒绝浅出版。当读者的某些需求还处于隐性状态时,出版社应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把自己的图书降格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从学校方面来说。

  (1)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可以通过读书评书活动,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 等部门共同主办,来提高学生阅读健康书籍的兴趣。

  (2)鼓励大学生有计划的阅读鼓励学生参与办好图书馆阅读宣传栏,简明扼要、丰富多彩,及时地通告到 馆新书、名家书评等 。⑶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开设系统的阅读课,阅读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酌情推荐阅读书目,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来阅读。改善阅读环境,方便大众阅读。

  (3)进一步解决图书馆各种类书籍资源,让图书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生的天堂。

  3、就大学生本人来说。

  ⑴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使我们增添人文素养,增长知识和内涵,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⑵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尝试着阅读一些名著,用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去阅读它,体验书中的深刻内涵,品味别样的阅读乐趣。⑶多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抄下一些美丽的词句,为写作增添素材,积少成多,你自然会体会到深阅读的好处。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制定一定的阅读计划。在现阶段考证、做兼职固然重要,可是阅读是不能被忽视的。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长期投资,目前可能没有明显的收益,可是其长远利益是非比寻常的。多关注一些好书推荐栏目,选择有内涵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书是人类进步社会 文 明的体现。大学生是沿着书籍筑起的阶梯,攀登知识高峰的社会新人。除专业学习外,课 外阅读是大学生业余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时,他们的观念、性格 、情感等又正在发展的形成中,具有不稳定性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有益的读物来适 应他们的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一个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理应用课外阅读随时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世界正在由厚变得更厚,阅读是深还是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浅阅读时代 ,你是要随波逐流还是重拾经典,勇攀书峰,这全在于你的智慧!只是别在暮年孙儿膝绕在你身旁充满期待的看着你的时候,你却没有什么可以讲。这时,请不要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前言:

  上高中的时候老师都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上大学后就没有人管你们了,也不用每天像牛一勤勉的学习了,老师的话犹如在耳边,但我们已经身在象牙塔里了,正如老师所说,上大学后的我们脱离了父母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在大学里没有父母唠叨的声音,早上也没有班主任像念经似的每天向我们灌输学习是唯一的出路的思想,一切都要靠自己自觉,为此,做了关于大学生时间安排调查报告,来调查平时同学们在象牙塔里和以前的生活与思想有何不同。

  正文:

  据调查显示,30%的人对现在大学生活不是很满意,46%的人一般,20%的人满意,剩余4%的人很满意,可见就算在高中老师所说的美丽的象牙塔里也不似老师说的那么美好,还是有人觉得生活不尽人意,大学的课没有像高中似的排课排得很满,但还是有80%的人觉得课余时间不是特别的充裕,为此也做了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的生活有些杂乱无章没有具体的很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每天都觉得很忙,但具体也不知道在忙什么,也不知道收获了什么,就觉得自己很忙。 68%的女生会把业余时间花在看电影,73%的男生会把业余时间花在玩游戏上,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有谈恋爱的,外出游玩的,也有参加社团活动而忙的不可开交的,当然也有睡觉的,仿佛要把以前失去的睡眠补回来,怎么睡都补不回来,53%的人平均每天花3到五

  小时的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上,49%的人平均每天除正常上课时间外通常学习1~3小时,只有20%的人学习的时间超过3~5小时之间,可见上大学后大家把时间花在学习的少了许多,因为大学的课程不似高中那么繁重且每个月都有月考,大学大多课程都是期末才有一次期末考,除了少许的课程很久才有期中考,大多数人都是期末抱佛脚,期末的时候冲一冲大多都能过,所以平时大多数都没有积极性,学习的大多是有计划要考自己需要的工作证书或有考研目的等的同学。

  也有23%的人忙于兼职,兼职可以积累经验又能获得收入,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发展事业做必要的准备,不至于像网上流行的话一样,大学毕业后我们集体失业。但也有父母不赞同孩子兼职的,认为学生把学业搞好最重要,从兼职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在校的大学生的家庭大多还是比较充裕或勉强可以供孩子上学而不至于入不敷出,在大学的生活压力不大。

  身体是一切的资本,在生活中锻炼身体是必要的,但据调查只有30%人在大学每周除上体育课外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大多都是男生,因为大多男生普遍喜欢打篮球,也有女生偏于跑步或羽毛球等运动。

  大学课余时间多了,作业也不多,同学们可支配的时间也多,但有62%的人对自己课余时间利用不满意,说明大学生还没有适应大学的生活可以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

  调查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大学生上大学后目标不明确,对生活没有具体的计划,容易浑浑噩噩荒度大学四年却什么都没学到,内心易空虚,大学的有

  些专业课程太少,学生课余时间过多,大多数都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本来抱着学习的心里家长为孩子买的电脑后来大多也没用在学习上,大多用电脑玩游戏看电影看网页等,成为了同学们娱乐的工具,用于学习的很少。

  大学是续高中之后让同学们继续深造的地方,但在大学里娱乐玩耍的时间多余学习的时间,很多同学心里认为高中结束后大学就是放松的,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兼职的人也不是很多,大多数人较高中变得懒惰,没有人监督及督促失去积极性。

  课余时间多了,学习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大学制度不似高中那么苛刻,谈恋爱的人也多了起来,在校内随处可见一对对的情侣,社团也多,多数人的时间花在社团的时间也多,以至于学习的时间减少。时间安排不合理。

  我的建议:

  从上大学大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明确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制定大学四年的计划,把该考的证书都考了,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可以玩耍,有兴趣的可以找兼职增加自己的收入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不至于虚度大学四年时光。

  不再是大一的同学可以重新审视自己,思考自己毕业以后该做些什么,一个人醒悟时开始行动就不算太晚,天生我才必有用,总有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所以已经虚度大学一半的也不要沮丧。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

  至于大学有关部门可以适当增加大学的课程,没有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可以让学生赚钱又能学习,也适当增加学生的使用技能,以便大学生除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老师也可以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及练习,减少同学们课余时间。

  班级可以偶尔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促进同学间的感情,好过于同学在宿舍睡觉看电影玩游戏,也可以组织班级和其他班进行篮球赛等体育活动。

  至于手机问题,据说老师的上课质量和手机流量有关,间接的说明的学生玩手机大多时间都在上课时间,对此个人建议如果业务不是很繁忙的人上课时间可以把手机放在宿舍里以此约束自己,或上课时把手机关机下课需要时再开机。

  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我们也要认清哪些是可取的,那些事不可取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上高中的时候老师都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上大学后就没有人管你们了,也不用每天像牛一勤勉的学习了,老师的话犹如在耳边,但我们已经身在象牙塔里了,正如老师所说,上大学后的我们脱离了父母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在大学里没有父母唠叨的声音,早上也没有班主任像念经似的每天向我们灌输学习是唯一的出路的思想,一切都要靠自己自觉,为此,做了关于大学生时间安排调查报告,来调查平时同学们在象牙塔里和以前的生活与思想有何不同。

  正文:

  据调查显示,30%的人对现在大学生活不是很满意,46%的人一般,20%的人满意,剩余4%的人很满意,可见就算在高中老师所说的美丽的象牙塔里也不似老师说的那么美好,还是有人觉得生活不尽人意,大学的课没有像高中似的排课排得很满,但还是有80%的人觉得课余时间不是特别的充裕,为此也做了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的生活有些杂乱无章没有具体的很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每天都觉得很忙,但具体也不知道在忙什么,也不知道收获了什么,就觉得自己很忙。 68%的女生会把业余时间花在看电影,73%的男生会把业余时间花在玩游戏上,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有谈恋爱的,外出游玩的,也有参加社团活动而忙的不可开交的,当然也有睡觉的,仿佛要把以前失去的睡眠补回来,怎么睡都补不回来,53%的人平均每天花3到五

  小时的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上,49%的人平均每天除正常上课时间外通常学习1~3小时,只有20%的人学习的时间超过3~5小时之间,可见上大学后大家把时间花在学习的少了许多,因为大学的课程不似高中那么繁重且每个月都有月考,大学大多课程都是期末才有一次期末考,除了少许的课程很久才有期中考,大多数人都是期末抱佛脚,期末的时候冲一冲大多都能过,所以平时大多数都没有积极性,学习的大多是有计划要考自己需要的工作证书或有考研目的等的同学。

  也有23%的人忙于兼职,兼职可以积累经验又能获得收入,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发展事业做必要的准备,不至于像网上流行的话一样,大学毕业后我们集体失业。但也有父母不赞同孩子兼职的,认为学生把学业搞好最重要,从兼职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在校的大学生的家庭大多还是比较充裕或勉强可以供孩子上学而不至于入不敷出,在大学的生活压力不大。

  身体是一切的资本,在生活中锻炼身体是必要的,但据调查只有30%人在大学每周除上体育课外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大多都是男生,因为大多男生普遍喜欢打篮球,也有女生偏于跑步或羽毛球等运动。

  大学课余时间多了,作业也不多,同学们可支配的时间也多,但有62%的人对自己课余时间利用不满意,说明大学生还没有适应大学的生活可以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

  调查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大学生上大学后目标不明确,对生活没有具体的计划,容易浑浑噩噩荒度大学四年却什么都没学到,内心易空虚,大学的有

  些专业课程太少,学生课余时间过多,大多数都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本来抱着学习的心里家长为孩子买的电脑后来大多也没用在学习上,大多用电脑玩游戏看电影看网页等,成为了同学们娱乐的工具,用于学习的很少。

  大学是续高中之后让同学们继续深造的地方,但在大学里娱乐玩耍的时间多余学习的时间,很多同学心里认为高中结束后大学就是放松的,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兼职的人也不是很多,大多数人较高中变得懒惰,没有人监督及督促失去积极性。

  课余时间多了,学习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大学制度不似高中那么苛刻,谈恋爱的人也多了起来,在校内随处可见一对对的情侣,社团也多,多数人的时间花在社团的时间也多,以至于学习的时间减少。时间安排不合理。

  我的建议:

  从上大学大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明确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制定大学四年的计划,把该考的证书都考了,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可以玩耍,有兴趣的可以找兼职增加自己的收入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不至于虚度大学四年时光。

  不再是大一的同学可以重新审视自己,思考自己毕业以后该做些什么,一个人醒悟时开始行动就不算太晚,天生我才必有用,总有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所以已经虚度大学一半的也不要沮丧。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

  至于大学有关部门可以适当增加大学的课程,没有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可以让学生赚钱又能学习,也适当增加学生的使用技能,以便大学生除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老师也可以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及练习,减少同学们课余时间。

  班级可以偶尔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促进同学间的感情,好过于同学在宿舍睡觉看电影玩游戏,也可以组织班级和其他班进行篮球赛等体育活动。

  至于手机问题,据说老师的上课质量和手机流量有关,间接的说明的学生玩手机大多时间都在上课时间,对此个人建议如果业务不是很繁忙的人上课时间可以把手机放在宿舍里以此约束自己,或上课时把手机关机下课需要时再开机。

  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我们也要认清哪些是可取的,那些事不可取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内容提要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交往问题 原因 建议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 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中国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xx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 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平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5篇

2.【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汇编9篇

3.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6篇

4.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7篇

5.【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4篇

6.【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六篇

7.【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10篇

8.【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八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