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职场>人才招聘>人才战略>浅谈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

时间:2019-12-22 16:00:04 人才战略 我要投稿

浅谈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文科专业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并要把它贯穿始终,本文通过对就业导向下人才培养的分析,以文科类专业人才为切八点,探讨一种适合于高职院校“高职文科专业”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以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1 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高职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包含两个重要的概念.“高职文科专业”和“人才培养”。“高职文科专业”是指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中偏重文、史、法、教育、经济管理等专业大类的分科:而人才培养则是指为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结构,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高职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从理论层面看,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是综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职院校发展状况明确提出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为文科类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指导和方向。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进步,对文科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为随着社会工业化迈进的步伐,社会分工将越来越明细,不同层级和不同门类的工作之间彼此依赖和联系也会日益加强。社会分工越细,每个层级和每个环节的联系也就越紧密。所以在一线管理环节中,需要不同角色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而在基层的部门,就需要更多的从事沟通协调办事的辅助型业务人员,如秘书、公关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较之理工科人才有较大差异性但事务综合性能力比较强的工作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也正是文科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

  2 高职文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其成因

  尽管高职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作为其分支的文科专业有着与理工科专业完全不匹配的发展速度,而这主要表现在市场的弱化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错误认识。

  2.1“轻视市场,只管培养”。目前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文科人才的培养是盲目的,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有效的调整,一味的培养一些社会需求量已趋近饱和甚至供过于求的人才。专业设置也比较单一,专业面大而空泛,培养模式也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出来的学生是不具充分的竞争力的。轻视市场还表现在学校不能以就业,以市场为导向,忽视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技术含量不高,也不符合企业自身的标准与需要。

  2.2“重理论,轻实践操作”。从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来看,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都是相当大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可以达到50%—80%,这一点无论是在著名的`CBE模式或是TAFE模式等等均有所体现。而我们的培养则大多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理论为中心的传统的知识教育,致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欠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实践培养是理科学生的事,与文科学生关系不大。这种观点是非常不现实的,作为文科高职学生更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3文理不清。这种情况的高职院校一般以综合性高职院校居多,它们不能区别对待所培养的文科与理科专业。理科的技能是方向越单一,训练得越精细越熟练,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文科高职所涉及的职业技能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而且变化性也比较大。理科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和学校学习一致的机器或作业流程,而文科学生将来面对的工作情景就不一定和学过的流程一样,有的甚至完全不同。因此需要更多的运用综合知识与能力,乃至用跨专业的的视角解决问题,“文”与“理”问存在着多种差异与各自特点,所以是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解决。如果高职院校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文科高职专业与理科高职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差异性,就不能更加准确的定位人才。

  2.4比拟本科模式培养高职学生。部分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培养体系缺乏高职特色,没有深入理解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别。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培养方式成了“压缩本科培养制”。也有的学校在引进本科教育当中的一些模式时,不能进行适当的调整转化,而是移用照搬,造成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3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要解决培养文科高职学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首先应该摒弃错误的观念,引入正确的观念,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是合理设置专业。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市场设置专业,对不适应市场的专业,高职院校要果断进行调整。取消就业率不高的老专业,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使新旧专业相辅相成、合理搭配。一个学校能否建立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因此,我们应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横向上,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招生;在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以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增强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专业调整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专业的调整要随之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与指导能力,不能盲目的求新求变,忽视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其次是注重就业能力的培养。这里的就业能力是包括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一专多能的培养,即通过辅修专业,第二专业的培养,职业资格证的培训,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拓宽就业的渠道。另一方面,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对心态思维的培养这包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创造创新的能力,心理承受力、学习能力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学校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研究式学习并把课堂教学与校外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总之,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以找出适应文科学生的特殊方法。

  再次是改变办学模式。高职文科专业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实现订单培养的新机制。校企结合是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需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共同承担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校企结合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使高职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导向性,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弥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必须的实训基地的不足,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校企合作需要学校摒弃旧有的观念,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合作伙伴,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如果学校只是一味的被动等待,就不能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浅谈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文章:

1.浅谈中高职会计的人才培养

2.浅谈深化本科俄语人才培养的策略

3.文科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

4.文科生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5.文科十大专业就业前景好

6.电化人才培养

7.谈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8.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