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职场>人才招聘>人才战略>探讨涉外人才的培养

探讨涉外人才的培养

时间:2019-12-22 12:00:12 人才战略 我要投稿

探讨涉外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涉外人才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涉外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要从思想政治、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和国际文化素养等方面加强对涉外人才的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促进涉外人才的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我国的对外交往电El益频繁和扩大,涉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面对高等教育的大扩招所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加强对涉外人才的就业指导以促进涉外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涉外人才的素质要求

  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我国要保持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必须能够持续不断地为涉外领域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国家性质要求我们在从事任何工作时首先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爱国精神,这对涉外人才而言尤为重要。涉外工作人员既是对外经贸交往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无不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如果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就容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蜕化变质,迷失方向,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

  涉外工作既是一项实践性工作,又是一项理论性工作。涉外工作人员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因此从事这种工作,首先要求涉外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对外经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经济管理、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涉外从业人员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后,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不断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过硬的涉外实践技能。

  3.具有熟练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开阔的国际眼光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充满竞争的信息时代,谁先获得信息,谁拥有更多信息,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国际化的环境复杂多变,没有良好的应对能力、开阔的眼光以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难以适应和胜任。因此,能以全球性的眼光看待文化差异,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以及适应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开展工作是涉外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对涉外人才进行就业指导的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涉外人才的就业状况更是影响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关键。因此,高校教学部门在注重培养涉外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就业指导部门也要对涉外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不少大学生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各种观念的影响,在择业时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和享乐思想的驱动,择业观念日趋功利,对工资高、工作区域好的职业趋之若鹜,舍弃了国家利益和职业的理想价值,从而呈现个人利益至上、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本,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对未来从事涉外工作的学生尤为重要。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献身社会的责任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正确的竞争意识,树立起服务于社会的自觉意愿。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政策,使学生根据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自我审视,从而能够及早面对现实,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增强应变能力。

  2.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突出专业实践技能锻炼

  目前,很多学生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实现就业而积极参加校内的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希望借此来锻炼自己,提高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局限于校内的岗位仅仅使学生的技能得到了简单的训练,但毕竟缺乏一种实实在在的企业环境,不能受到真实的企业环境的熏陶,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快速地融入企业。但如果学校联系校外企业,并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则一方面缩短了学生到企业工作的过渡期,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也可以在实习生中发现一些具备较高素质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因此,学校在对内抓好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传授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基地外,还要积极开发新的校外实习基地,扩大与涉外公司和企业的合作面,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实践机会。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融合起来,将学校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融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共建,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未来职业的规范和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基地的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自己毕业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涉外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涉外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外,还要有相当的外语应用水平。因此,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时刻强化学生的“硬指标”意识,要求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拿到外语等级证、职业资格证等。另外,学校还要面向广大学生组织开展更多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为涉外专业学生提供参加模拟涉外场合的舞台。如开展外语综合技能大赛、外贸商业策划大赛以及模拟人才市场等。让他们在模拟的国际环境中把外语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去,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口才及外语应用能力。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同样,在涉外领域中,能否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涉外人员业务能力重要的标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光,在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计算机应用以及涉外专业网络电子技能的训练。比如,作为国际贸易工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国际贸易中被越来越广泛使用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具体使用程序,以便更高效地进行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等活动,对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微机化管理。"

  4.提高国际人文素养和适应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文化背景知识是各国沟通的纽带,相互理解的基础。对各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无疑会扫清沟通障碍,增进双方之间的信任。因此,就涉外人才而言,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国际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国际适应能力。为此,高校应该为涉外专业学生开设更多的有关国外历史、地理、风土和法律知识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枯燥的专业课程之余广泛地了解国外的情况,了解国际文化差异,以便今后在涉外工作中更快适应外国风俗习惯,加强自我调节,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进行沟通与合作。

  总之,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根据涉外专业的特殊性质从思想政治、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和国际文化素养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为我国涉外领域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涉外人才。

【探讨涉外人才的培养】相关文章:

1.创业重在人才的培养

2.电化人才培养

3.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4.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5.培养信息化人才

6.聚焦“大国工匠”人才培养

7.我们如何培养会计人才

8.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